傍晚的余晖把整个情人湖都照得通红,就连湖边那些树木也镶上一道金边。小鸟在欢唱,情侣们在跳舞。看到此景色,不禁让我想起了李商隐的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词,心里不免有些感伤。
在清职生活了一年多,按理是很有感情的,可惜就是找不到归宿感。我就像找不到肉体的幽灵,到处漂泊。也许,我不属于这里。学校不是我的家,因为它不像一个家。我们的学生就是一群绵羊,学校把我们围起来,想尽办法来剥削我们的皮毛。
今早,老师让我们结合切身去讨论“以人为本”这个概念。我顿时懵了,何谓“以人为本”的概念?我不知道,因为学校没有教过我这个词汇。不能说学校也不懂以人为本的涵义,只是它忘记了而已。听说我们的学校打算打造全国一流大专院校,还贴了横幅。现在好像摘了下来,大概是心虚所致吧。尽管我们的学生在水深火热当中,但在学校网站的宣传栏里面,还是可以看出学校的“辉煌”历程。学校就是这样,用独裁者的两个主要手段,欺骗外界,专政学生。
学校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学校。“以人为本”不再是学校的宗旨,而是“以钱为本”。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一只羔羊,被学校那铁丝网圈住,等待一道道文件下来,从头到脚把我们扒光。
也许我们需要一些对比,而这个对比不需要到处寻找,就拿南华来比较吧。首先,南华门口的超市比清职的超市价格便宜。它们超市3.5块一瓶的奶,清职学校却要4块。好吧,我们相信学校超市的谎言,它们的租金比较贵,成本上去了,价格所以高。那么,清职为什么不可以在门口搞一个租金低的超市呢?反正门口那块地也是清职的。但这是不可能的,这样只会是断了自己的财路。
听南华说,08的学生没有用过学校的图书馆和体育馆,所以学校退了钱给他们。多么好的学校呀,学生没有用到该用硬件,学费就应该退回那份本应该享受却没有享受的资源。而清职呢?还真不知道到时候图书馆好了,要不要办个年票,就像我们的足球场,篮球场一样。如果学校是我们的家,为什么在家里踢足球也要钱呢?
南华的饭菜和清职的饭菜,对比了,不仅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昨天下午,我去打菜,一个女生就在抱怨,为什么3块钱的全部都是素菜。打菜的大婶瞄了一眼,像施舍乞丐一样,勺了可怜的肉丝给她。同样是1500块的宿舍费,南华的是住4人,清职的是住6人。其实我不介意住多少人,只是好奇,为什么在普遍的学校,6人的宿舍就不是1500块呢。况且,还不包括水电费和饮水费。加上,南华那边的宿舍电器坏了,根本就不用自己掏钱去修。而清职却把这个当成了副业。
望着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清职,我只想跟那些草包领导人说一句:收钱收得快乐,只是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