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期待180° 于 2010-9-19 23:09 编辑
; E ~' c1 R. v
$ Q# C8 u7 K2 k6 E+ O本帖地址:http://bbs.qybc.com/thread-125904-1-1.html
3 D# R4 b+ d/ j6 s' ^- \" [7 b+ r. a' a, y
欢度2010年中秋,国庆假期又将至。到时,市区比较繁华地段更加拥挤,不少扒手挤在人群中伺机行窃。特别是在北门街,城市广场,赢之城,公交车上落点较多,商业网点密集,人员流动量大,盗窃案件高发。清远的人民警察也会对辖区内的街道、广场、商场、公交车站等场所进行巡逻、便衣伏击守候等,维护好清远的治安和稳定。) t+ Z2 i2 l- v- f/ c$ e- {# D$ V
特别近期扒窃现象频频发生,为了不要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百川网友温馨提示:让市民提高防盗意识,揭秘公交车扒窃惯用手法,扒手在公交车上的扒窃手法主要有6种。只要我们洞悉其盗窃特点,并认真加以防范,就能有效地防患于未然。 . W8 y6 s9 U' p# v3 |1 a
一:“障眼法” # W6 ]! r! T: }2 ?4 ?
利用上下车偷财物
+ U4 @: Z1 _9 c 【窃技曝光】这种扒窃手法称作“障眼法”。一般情况下,扒手事先会在公交站点寻找目标,然后利用乘客上下公交车时,伺机扒窃乘客腰间手机套中的手机及衣袋、背包中的财物。 1 p: g2 |* A. T4 j/ Y
通常情况下,此类扒手挤在公交车门口,既不上车也不下车。另外,扒手还常常利用“障眼法”进行掩护,主要表现为手拿报纸、雨伞、塑料袋等挡住乘客的视线,或怀抱小孩作掩护。
3 I" x4 {' s# C% d 【防范要领】市民上下车要注意自己随身的财物(最好放在视线范围内),尽量不要在上衣两侧的口袋中放置财物,上车前要检查口袋的纽扣或拉链,手机要放入包内,或握在手中。同时,对手拿报纸、雨伞、塑料袋等物品,且多次重复上下车行为反常的人要特别注意。
) O$ ~# Y& u' i8 G% b; } ' H$ F7 x% f, z* j& `
二:“挤碰试探法” - e5 M! G$ X" X' Z; n8 T
站立贴靠实施扒窃
5 w' ~7 v" C4 S# U8 T 【窃技曝光】这种扒窃手法称作“挤碰试探法”。一般情况下,扒手事先会在车站寻找目标,然后跟随乘客上车并紧跟乘客左右,一旦乘客放松警惕,手机和钱包便会不翼而飞。
r4 @7 O; R) g7 n! p另外,在实施扒窃前,扒手都会对乘客放有财物的口袋、背包及手机套,进行试探性的摸、碰、挤等。一旦乘客发觉有异,扒手便停止作案,但如果乘客警惕性较差,扒手就会大胆扒窃。 ( }7 n+ U; {4 Y: M
同时,为了得手,扒手往往想尽办法进行掩护:有的扒手一只手抓住车箱内的吊环,并将手臂曲起以挡住乘客视线,另一只手则悄悄进行扒窃;有的扒手则穿着西装和夹克衫,手揣在衣袋里,但衣袋是穿底的,手可以从衣袋里伸出来扒窃。 # v3 v2 K+ b+ r9 g e* U
【防范要领】市民乘车时尽量少带现金和贵重物品,在车站和人多的地方不要显露随身财物。带包乘车时要将包的拉链拉上,并尽可能将拉链面紧贴身体。另外,拎包、背包要放在胸前。遇到有人故意碰摸紧贴,要加倍小心。 9 F: T! \. a: t; N- L# M" |
+ v/ \% Y2 K" k& n* q: Q
三:“割窃法” 5 S5 ?7 g% E2 \ I2 J0 \# i
利用上下车偷财物 $ N* X" F( D( ]" c) v& {
【窃技曝光】这种扒窃手法称作“割窃法”。此类作案手法多发生在站间距离较长、乘客较少的公交车上。一般情况下,扒手坐在乘客座位侧面或后面,趁乘客打瞌睡和不注意时,伸手掏乘客衣袋里的财物和手机套内的手机。同时,他们大多使用锋利的刀片割开乘客衣袋或背包窃走财物。 ; `) ?2 u* p3 ?( z! Y
【防范要领】市民乘车时不要打瞌睡,尤其在往返于市郊的公交车上更不能放松警惕。铃开机状态,一旦发现失窃,立即借手机拨打自己的手机。
7 l) T+ b& J4 F. C$ [
+ z# E) {" D4 h; E8 u 四:“传赃法” 结伙扒窃后即传赃 ) R( a3 Q6 B4 E7 B; r1 l
【窃技曝光】这种扒窃手法称作“传赃法”。在此类犯罪形式中,扒手一般一人扒窃,得手后迅速将财物转移给同伙。
- y# \9 D/ B; Z4 A/ C$ k E 【防范要领】乘客发现财物被窃,应立即请司乘人员关闭车门,以防犯罪分子逃离现场,并立即向警方报案。另外,乘客上车时要让手机处于响铃开机状态。一旦发现失窃,立即借手机拨打自己的手机。 j! b2 _! z. @
9 y" a. H) c1 A1 S: e% H3 z 五:“综合法” 团伙作案各有分工 7 M' F' v7 [; @1 b2 ~3 i& ~
【窃技曝光】这种扒窃手法称作“挡门板”、“夹门缝”和“分段式”。 # |( V) E3 ^# \% C4 d
“挡门板”多发生在上下车的过程中,扒手一般派一人用身体挡住车门,以阻止乘客顺利上下车,同时吸引乘客注意力,其他同伙则在后面扒窃乘客财物。
: a- P8 A" Y1 f% E0 |+ c7 B 利用“夹门缝”进行扒窃的扒手一般有3至5人。他们事先会在车站寻找上衣敞开或单肩背包的乘客作为目标。发现目标后,就会跟着乘客上车。随后,扒手团伙会将乘客包围着,然后再用身体将乘客的衣服或背包挤到人圈空隙中,由最便于下手的扒手实施盗窃。 # F, m2 u: e6 }- M# H
“分段式”多发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扒手们一般由一人拉开乘客背包的拉链,但并不实施扒窃;如果乘客没有发觉,同伙就会在已被拉开拉链的背包中行窃,并将赃物传给另一同伙。 ; d5 v! f/ W; F9 ]- l% X& i
【防范要领】乘客上下车时,要将衣服的纽扣扣好,并将背包放在身前,同时多留心自己随身携带的钱、包、手机等物。遇到有挡住车门却不上下车的可疑人员,乘客应同时对身边的其他人加以警觉。 % j7 S$ y F# G' N! _
; `; i% e5 S: v+ P4 N2 [9 r
六:“表演法” “演戏”吸引乘客注意 6 h# G0 j) {4 [9 [8 O
【窃技曝光】有些扒手团伙事先设计好一些简单的情节在乘客面前表演,以此吸引乘客注意力,然后再伺机作案。如有的扒窃团伙会由两名成员装作为某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在公交车厢里推来推去,并压倒在乘客身上。此时,另外的成员便乘乱对乘客下手。又如有的团伙会由一名成员故意将一些药粒或钱币撒在车厢内,并谎称乘客将其物品碰在地上。 $ K9 w0 [0 w' Y0 K J- B0 C) W8 U. z
【防范要领】一是要注意自己随身包袋、手机,还要经常留意随身佩戴的金银饰品。二是一旦在车厢内发现有人在身边弯腰拣拾物件,要有意识地防护随身佩戴的项链。三是如果下车前有人故意遮挡推挤或踩脚碰撞,要提高警惕。四是上车后对突如其来发生的事情,如有人在面前互相斗殴等,要提高警惕。五是不要在繁华场所中露财;排队时不要拥挤保持一个正常良好的活动秩序;行车、购物时有意识地用手护住钱包、手机等贵重财物。* A/ i7 y* b$ \
+ e3 Z" V5 S4 P8 x( m' S% C: s1 P$ s! U# n
请大家互相转载给自己的朋友,让自己的朋友提高警惕,无论是去广州等周边地区还是在清远,都要小心,过个好节……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