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搜索
查看: 534|回复: 0

一点“印象”

[复制链接]

110

主题

212

回帖

1406

积分

清职生活

少主

发表于 2010-8-20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莫祖宁 于 2010-8-20 19:49 编辑

                              一点“印象”

                                 

每天上网之时,我都会打开“印象人文之窗”嗅上几许,欲从其中找点什么东东来。但思想的鼻子久未使用,往往是带着一盏希望而来,又带上一箩筐失望而去。然而,并不是里面的文字不好。里面的文字很好,流光溢彩,且都很深邃——于是我无法钻进去了。

在“印象”中,各个版块我都会点一下,为了不走马观光,所以里面的很版块我都还没有开始点。但无论如何说来,文化气息是在里面浓厚的渗透着。从文字内容上看,可看出里面的作者都不是等闲之辈。有时候,里面是一处宁静的丛林,释放着很多人的心声,最纯的,最美的。如子佚君的“在水一方”:

就是那湘江水一方
  满目的青山腾细浪
  漫天的芦苇轻飞扬

挽拾回河畔的月亮
  温一壶浊酒醉翱翔
  听读书声儿声嘹亮
  闻稻穗开了稻花香

把湘江水的一方描画得这等清丽,婉如早晨泊在草尖的露珠,平和而晶莹剔透,却又闪着早晨之光辉。多美的芦苇轻飞扬,能把低低的天空染上一些放飞的希望。还有一个稻花香,是从稻穗中开出来,溢出的香是自然的,闻到其香,家中的饭可好乎?“在水一方”这个句子来自于《诗经》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作者用此句作为诗名,也无疑给他的诗添上优悠雅的一笔。

丛林是宁静的,一旦响箭射出,便响得如此真切了。

有时候,里面又仿佛是激烈的战场,是思想的激烈地交锋。带着自己的尖矛去进攻对方已经很牢固的盾,用的是灵敏的嗅觉,视觉,还有已经有一定火候的思想。通过寻找对方的破绽,或是带着不同的观点去巧妙战斗。一番激烈的交锋之后,无论输赢,都是何等的酣畅淋漓。文字,不仅用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用于坚实的防御,凌利的进攻。这一点,从中国的文化中可以看到,尤其是近代的“五四”文化运动,各类文人都在文坛上进行着凌利的交锋。我们且不问输赢如何,但是文人们文化思想的冲突,激战,却是地大大的促进了文化的深度,广度,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我想,就是我们当今的文化也没未曾有过这样的交锋和进步。也无怪于很多人疑问现在的文学跟“五四”时相比是不是退步了。

回到“印象”起点,看到顶端的“湘江评论”“橘洲物语”“岳麓诗风”和“麓山夜话”,又仿佛带着浓浓的湘味。可怜我腰包干瘪,没有去过湖南,也不能真切的体会过真正的湘味。据说真正的湘文化是激越,浪漫而好奇的。点开那些栏目,也确实蕴藏着这样一股文化气息,或浓或淡的。其中,“岳麓诗风”和“麓山夜话”都带着一个“麓”字,我学识太浅,始初竟以为这念li(),后查字典才知道这念lu(鹿),估计是受“丽”的繁体字的影响了。这里的“麓”,应该是指湖南的岳麓山吧,百度一下,查得资料如下: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头景区。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主学会景点等。看了这些资料,令人神往。

在“湘江评论”中,我看到两篇关于堕落街的,前两年,我也听同事提及过,那个同事是从湖南那边来的,曾把堕落街描述得很堕落,说很多的大学的男女学生在那里租房同居,还有很多女学生在那里做起了皮肉生意。其“名”声在中国的很多地都有所而闻了。现在两年光阴已过,不知道会有什么改善。从袁树勋和秦汉月的两篇文章看来,我也看不到其中的堕落,到是闻到了街上湖湘小吃浓浓的香味。但“堕落街”之名从何而来,真的与堕落一点关联也没有吗,还是人们对这条街有着错误的认识才冠以此名?这叫不由得知了。秦先生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么简单的概述我就不大认同了,这只麻雀的五脏中肯定是有偏有倚,有重有轻,而且偏于不好的某些方面,重于不好的某些方面,才能突出“堕落”二字。这些,或许是历史,现在只剩下这个空壳;或许还在进行着。

这些等等,都不会影响我对这“印象”的印象,它是一个文化思想交流的平台,已经有着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在发展着,在进步着。




从认识“印象”到现在已有几天的时间了,在这些时间里,我曾与其主编枕戈有过简单的文字交流,是关于“印象”的版面情况和内容形式的。在此之前,刚跟他接触时,我并不知道他就是“印象”的主编。只是听Q友“田园印象”说,他是老大,然后叫我加了他。他告诉我,他要把网站办成一个比较综合型的网站。提到了综合型,自然,这网站就不能只局限于文化方面了。可是打开这网站的主页,给人一个明显的直观感觉就是:这只是一个文化型的网站。我认真去看了网易、新浪、凤凰、hao123等这些成功的综合型网站主页,最明显的一个区别特点,他们都在前端列出了“新闻、娱乐、体育、生活……”这些栏目,以供读者进入。而hao123却是列出了一些人们所熟悉的网站,还有将网站加以分类以供读者选择,迎合了对网络需求和使用。

我们在嘴上说是很容易的,但做起来就难了。一、我们都不是搞电脑及网站设计的,这是硬件。这个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因为他有自己的技术人员。这一点是不难的。二、就是需要有资源,比如说你设娱乐的栏目,那你必须掌握一定量属于自己的娱乐资讯,这是软件。目前,要想一下子完善这个领域应该是有很大的难度的,这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说他的定位是湖南的“凤凰网”,我也认真去看了一下这个网站,那可是一张华丽而实用的大网,囊括了各方面的资讯,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讲都是极其具有含量的。向它看齐,固然是好,不过也应该自己的特色。我个人觉得“印象”在综合的衍射下,应该偏重于文化涵养,把湘文化掘深而又推广,另外一方面,要去吸纳外面的文化,与之交融,当然这个交融,并不是简单的合并或吞噬,而是给湘文化做一个有深度的发展或陪衬。

认识枕戈的第二天,我又点开了“印象”,细看之下,这才晓得枕戈是“印象”的主编,而且是大有来头的人,翟新明
王敏
李晴这三人还特地访问过他并做了文章。我脑中的“渊博,才子,学者……”一下子统统砸向他,没有把他砸死。始初,我收到QQ邮件,说是“印象”招人,于是认识才田园印象,田园印象问我想应聘什么,我心里也没底的,随便弄个管理就偷笑了。当他知道我对文字感兴趣,他就叫我加入主编吧。我也没多想,毕竟我也在大学文学社里做过主编,估计这活也压不死我。点头了。后来在Q上加了枕戈(田园印象只是对我说他是头),聊了起来,当然也会聊到应聘之事。我抛出了“主编”二字,他抛开了一个手拇指,也不知道他私底下会不会对咬牙切齿。“这厮,是抢饭碗来了,我非得把他的脊椎骨捏成石灰粉!”估计他心里有这份“感慨”。

说真的,我对我这样的莽撞有一些后悔,后面打开了“印象”网站,看到里面所写的文字,跟他们相比,那不是学者对文盲嘛——感觉自己有一些幼稚可笑了。在其后与枕戈的交谈中,我再也不敢提应聘之事了。再说,在其道路上没有鲜花与掌声,我也会默默的生活。


2010-8-17

                  

附:“印象”论坛的网址是        


一点“印象”


每天上网之时,我都会打开“印象人文之窗”嗅上几许,欲从其中找点什么东东来。但思想的鼻子久未使用,往往是带着一盏希望而来,又带上一箩筐失望而去。然而,并不是里面的文字不好。里面的文字很好,流光溢彩,且都很深邃——于是我无法钻进去了。

在“印象”中,各个版块我都会点一下,为了不走马观光,所以里面的很版块我都还没有开始点。但无论如何说来,文化气息是在里面浓厚的渗透着。从文字内容上看,可看出里面的作者都不是等闲之辈。有时候,里面是一处宁静的丛林,释放着很多人的心声,最纯的,最美的。如子佚君的“在水一方”:

就是那湘江水一方
  满目的青山腾细浪
  漫天的芦苇轻飞扬

挽拾回河畔的月亮
  温一壶浊酒醉翱翔
  听读书声儿声嘹亮
  闻稻穗开了稻花香

把湘江水的一方描画得这等清丽,婉如早晨泊在草尖的露珠,平和而晶莹剔透,却又闪着早晨之光辉。多美的芦苇轻飞扬,能把低低的天空染上一些放飞的希望。还有一个稻花香,是从稻穗中开出来,溢出的香是自然的,闻到其香,家中的饭可好乎?“在水一方”这个句子来自于《诗经》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作者用此句作为诗名,也无疑给他的诗添上优悠雅的一笔。

丛林是宁静的,一旦响箭射出,便响得如此真切了。

有时候,里面又仿佛是激烈的战场,是思想的激烈地交锋。带着自己的尖矛去进攻对方已经很牢固的盾,用的是灵敏的嗅觉,视觉,还有已经有一定火候的思想。通过寻找对方的破绽,或是带着不同的观点去巧妙战斗。一番激烈的交锋之后,无论输赢,都是何等的酣畅淋漓。文字,不仅用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用于坚实的防御,凌利的进攻。这一点,从中国的文化中可以看到,尤其是近代的“五四”文化运动,各类文人都在文坛上进行着凌利的交锋。我们且不问输赢如何,但是文人们文化思想的冲突,激战,却是地大大的促进了文化的深度,广度,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我想,就是我们当今的文化也没未曾有过这样的交锋和进步。也无怪于很多人疑问现在的文学跟“五四”时相比是不是退步了。

回到“印象”起点,看到顶端的“湘江评论”“橘洲物语”“岳麓诗风”和“麓山夜话”,又仿佛带着浓浓的湘味。可怜我腰包干瘪,没有去过湖南,也不能真切的体会过真正的湘味。据说真正的湘文化是激越,浪漫而好奇的。点开那些栏目,也确实蕴藏着这样一股文化气息,或浓或淡的。其中,“岳麓诗风”和“麓山夜话”都带着一个“麓”字,我学识太浅,始初竟以为这念li(),后查字典才知道这念lu(鹿),估计是受“丽”的繁体字的影响了。这里的“麓”,应该是指湖南的岳麓山吧,百度一下,查得资料如下: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头景区。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主学会景点等。看了这些资料,令人神往。

在“湘江评论”中,我看到两篇关于堕落街的,前两年,我也听同事提及过,那个同事是从湖南那边来的,曾把堕落街描述得很堕落,说很多的大学的男女学生在那里租房同居,还有很多女学生在那里做起了皮肉生意。其“名”声在中国的很多地都有所而闻了。现在两年光阴已过,不知道会有什么改善。从袁树勋和秦汉月的两篇文章看来,我也看不到其中的堕落,到是闻到了街上湖湘小吃浓浓的香味。但“堕落街”之名从何而来,真的与堕落一点关联也没有吗,还是人们对这条街有着错误的认识才冠以此名?这叫不由得知了。秦先生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么简单的概述我就不大认同了,这只麻雀的五脏中肯定是有偏有倚,有重有轻,而且偏于不好的某些方面,重于不好的某些方面,才能突出“堕落”二字。这些,或许是历史,现在只剩下这个空壳;或许还在进行着。

这些等等,都不会影响我对这“印象”的印象,它是一个文化思想交流的平台,已经有着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在发展着,在进步着。




从认识“印象”到现在已有几天的时间了,在这些时间里,我曾与其主编枕戈有过简单的文字交流,是关于“印象”的版面情况和内容形式的。在此之前,刚跟他接触时,我并不知道他就是“印象”的主编。只是听Q友“田园印象”说,他是老大,然后叫我加了他。他告诉我,他要把网站办成一个比较综合型的网站。提到了综合型,自然,这网站就不能只局限于文化方面了。可是打开这网站的主页,给人一个明显的直观感觉就是:这只是一个文化型的网站。我认真去看了网易、新浪、凤凰、hao123等这些成功的综合型网站主页,最明显的一个区别特点,他们都在前端列出了“新闻、娱乐、体育、生活……”这些栏目,以供读者进入。而hao123却是列出了一些人们所熟悉的网站,还有将网站加以分类以供读者选择,迎合了对网络需求和使用。

我们在嘴上说是很容易的,但做起来就难了。一、我们都不是搞电脑及网站设计的,这是硬件。这个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因为他有自己的技术人员。这一点是不难的。二、就是需要有资源,比如说你设娱乐的栏目,那你必须掌握一定量属于自己的娱乐资讯,这是软件。目前,要想一下子完善这个领域应该是有很大的难度的,这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说他的定位是湖南的“凤凰网”,我也认真去看了一下这个网站,那可是一张华丽而实用的大网,囊括了各方面的资讯,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讲都是极其具有含量的。向它看齐,固然是好,不过也应该自己的特色。我个人觉得“印象”在综合的衍射下,应该偏重于文化涵养,把湘文化掘深而又推广,另外一方面,要去吸纳外面的文化,与之交融,当然这个交融,并不是简单的合并或吞噬,而是给湘文化做一个有深度的发展或陪衬。

认识枕戈的第二天,我又点开了“印象”,细看之下,这才晓得枕戈是“印象”的主编,而且是大有来头的人,翟新明
王敏
李晴这三人还特地访问过他并做了文章。我脑中的“渊博,才子,学者……”一下子统统砸向他,没有把他砸死。始初,我收到QQ邮件,说是“印象”招人,于是认识才田园印象,田园印象问我想应聘什么,我心里也没底的,随便弄个管理就偷笑了。当他知道我对文字感兴趣,他就叫我加入主编吧。我也没多想,毕竟我也在大学文学社里做过主编,估计这活也压不死我。点头了。后来在Q上加了枕戈(田园印象只是对我说他是头),聊了起来,当然也会聊到应聘之事。我抛出了“主编”二字,他抛开了一个手拇指,也不知道他私底下会不会对咬牙切齿。“这厮,是抢饭碗来了,我非得把他的脊椎骨捏成石灰粉!”估计他心里有这份“感慨”。

说真的,我对我这样的莽撞有一些后悔,后面打开了“印象”网站,看到里面所写的文字,跟他们相比,那不是学者对文盲嘛——感觉自己有一些幼稚可笑了。在其后与枕戈的交谈中,我再也不敢提应聘之事了。再说,在其道路上没有鲜花与掌声,我也会默默的生活。


2010-8-17



一点“印象”


每天上网之时,我都会打开“印象人文之窗”嗅上几许,欲从其中找点什么东东来。但思想的鼻子久未使用,往往是带着一盏希望而来,又带上一箩筐失望而去。然而,并不是里面的文字不好。里面的文字很好,流光溢彩,且都很深邃——于是我无法钻进去了。

在“印象”中,各个版块我都会点一下,为了不走马观光,所以里面的很版块我都还没有开始点。但无论如何说来,文化气息是在里面浓厚的渗透着。从文字内容上看,可看出里面的作者都不是等闲之辈。有时候,里面是一处宁静的丛林,释放着很多人的心声,最纯的,最美的。如子佚君的“在水一方”:

就是那湘江水一方
  满目的青山腾细浪
  漫天的芦苇轻飞扬

挽拾回河畔的月亮
  温一壶浊酒醉翱翔
  听读书声儿声嘹亮
  闻稻穗开了稻花香

把湘江水的一方描画得这等清丽,婉如早晨泊在草尖的露珠,平和而晶莹剔透,却又闪着早晨之光辉。多美的芦苇轻飞扬,能把低低的天空染上一些放飞的希望。还有一个稻花香,是从稻穗中开出来,溢出的香是自然的,闻到其香,家中的饭可好乎?“在水一方”这个句子来自于《诗经》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作者用此句作为诗名,也无疑给他的诗添上优悠雅的一笔。

丛林是宁静的,一旦响箭射出,便响得如此真切了。

有时候,里面又仿佛是激烈的战场,是思想的激烈地交锋。带着自己的尖矛去进攻对方已经很牢固的盾,用的是灵敏的嗅觉,视觉,还有已经有一定火候的思想。通过寻找对方的破绽,或是带着不同的观点去巧妙战斗。一番激烈的交锋之后,无论输赢,都是何等的酣畅淋漓。文字,不仅用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用于坚实的防御,凌利的进攻。这一点,从中国的文化中可以看到,尤其是近代的“五四”文化运动,各类文人都在文坛上进行着凌利的交锋。我们且不问输赢如何,但是文人们文化思想的冲突,激战,却是地大大的促进了文化的深度,广度,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我想,就是我们当今的文化也没未曾有过这样的交锋和进步。也无怪于很多人疑问现在的文学跟“五四”时相比是不是退步了。

回到“印象”起点,看到顶端的“湘江评论”“橘洲物语”“岳麓诗风”和“麓山夜话”,又仿佛带着浓浓的湘味。可怜我腰包干瘪,没有去过湖南,也不能真切的体会过真正的湘味。据说真正的湘文化是激越,浪漫而好奇的。点开那些栏目,也确实蕴藏着这样一股文化气息,或浓或淡的。其中,“岳麓诗风”和“麓山夜话”都带着一个“麓”字,我学识太浅,始初竟以为这念li(),后查字典才知道这念lu(鹿),估计是受“丽”的繁体字的影响了。这里的“麓”,应该是指湖南的岳麓山吧,百度一下,查得资料如下: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头景区。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主学会景点等。看了这些资料,令人神往。

在“湘江评论”中,我看到两篇关于堕落街的,前两年,我也听同事提及过,那个同事是从湖南那边来的,曾把堕落街描述得很堕落,说很多的大学的男女学生在那里租房同居,还有很多女学生在那里做起了皮肉生意。其“名”声在中国的很多地都有所而闻了。现在两年光阴已过,不知道会有什么改善。从袁树勋和秦汉月的两篇文章看来,我也看不到其中的堕落,到是闻到了街上湖湘小吃浓浓的香味。但“堕落街”之名从何而来,真的与堕落一点关联也没有吗,还是人们对这条街有着错误的认识才冠以此名?这叫不由得知了。秦先生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么简单的概述我就不大认同了,这只麻雀的五脏中肯定是有偏有倚,有重有轻,而且偏于不好的某些方面,重于不好的某些方面,才能突出“堕落”二字。这些,或许是历史,现在只剩下这个空壳;或许还在进行着。

这些等等,都不会影响我对这“印象”的印象,它是一个文化思想交流的平台,已经有着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在发展着,在进步着。




从认识“印象”到现在已有几天的时间了,在这些时间里,我曾与其主编枕戈有过简单的文字交流,是关于“印象”的版面情况和内容形式的。在此之前,刚跟他接触时,我并不知道他就是“印象”的主编。只是听Q友“田园印象”说,他是老大,然后叫我加了他。他告诉我,他要把网站办成一个比较综合型的网站。提到了综合型,自然,这网站就不能只局限于文化方面了。可是打开这网站的主页,给人一个明显的直观感觉就是:这只是一个文化型的网站。我认真去看了网易、新浪、凤凰、hao123等这些成功的综合型网站主页,最明显的一个区别特点,他们都在前端列出了“新闻、娱乐、体育、生活……”这些栏目,以供读者进入。而hao123却是列出了一些人们所熟悉的网站,还有将网站加以分类以供读者选择,迎合了对网络需求和使用。

我们在嘴上说是很容易的,但做起来就难了。一、我们都不是搞电脑及网站设计的,这是硬件。这个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因为他有自己的技术人员。这一点是不难的。二、就是需要有资源,比如说你设娱乐的栏目,那你必须掌握一定量属于自己的娱乐资讯,这是软件。目前,要想一下子完善这个领域应该是有很大的难度的,这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说他的定位是湖南的“凤凰网”,我也认真去看了一下这个网站,那可是一张华丽而实用的大网,囊括了各方面的资讯,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讲都是极其具有含量的。向它看齐,固然是好,不过也应该自己的特色。我个人觉得“印象”在综合的衍射下,应该偏重于文化涵养,把湘文化掘深而又推广,另外一方面,要去吸纳外面的文化,与之交融,当然这个交融,并不是简单的合并或吞噬,而是给湘文化做一个有深度的发展或陪衬。

认识枕戈的第二天,我又点开了“印象”,细看之下,这才晓得枕戈是“印象”的主编,而且是大有来头的人,翟新明
王敏
李晴这三人还特地访问过他并做了文章。我脑中的“渊博,才子,学者……”一下子统统砸向他,没有把他砸死。始初,我收到QQ邮件,说是“印象”招人,于是认识才田园印象,田园印象问我想应聘什么,我心里也没底的,随便弄个管理就偷笑了。当他知道我对文字感兴趣,他就叫我加入主编吧。我也没多想,毕竟我也在大学文学社里做过主编,估计这活也压不死我。点头了。后来在Q上加了枕戈(田园印象只是对我说他是头),聊了起来,当然也会聊到应聘之事。我抛出了“主编”二字,他抛开了一个手拇指,也不知道他私底下会不会对咬牙切齿。“这厮,是抢饭碗来了,我非得把他的脊椎骨捏成石灰粉!”估计他心里有这份“感慨”。

说真的,我对我这样的莽撞有一些后悔,后面打开了“印象”网站,看到里面所写的文字,跟他们相比,那不是学者对文盲嘛——感觉自己有一些幼稚可笑了。在其后与枕戈的交谈中,我再也不敢提应聘之事了。再说,在其道路上没有鲜花与掌声,我也会默默的生活。


2010-8-17


                                                

平淡亦真,真亦平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清职在线BBS站 ( 粤R:000003 )

GMT+8, 2025-8-30 15:51 , Processed in 0.07697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6-2025 QYPT.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