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灰 于 2010-5-24 15:43 编辑
3 `' u( }4 E( |& R5 _0 L6 p
+ f+ V9 Y [2 W3 m; `+ }8 S ; ?) { K9 V c S0 G
4 |' s- B/ i1 Q8 S, g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遗体捐献工作站的牌子很少引起人们注意。南方日报记者李细华摄! K: ^" g6 F1 P3 J$ s
5 S1 {' l' n0 i# b- Q8 u" s 记者调查; \5 H" y$ c) {
# Q3 _& u) \7 y; W6 Y3 l" @
2009年5月8日,清远市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工作站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挂牌成立。这个工作站建立的初衷主要是方便全市医学科研和遗体器官组织移植工作的开展,所接收的遗体均由护理学院统一保存,用作医教科学事业之用。而本地居民今后捐献遗体也可避开繁琐程序———这是清远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面向社会的遗体及器官组织捐献接收站。
% D$ ~" [) Y. E! V2 T
, b/ V% X) E' V. W; q7 P" A 然而,近日记者采访发现,时隔一年,清远市遗体捐献工作举步维艰、护理院校尸源告急、学生苦于没有实践机会。清职院的护理学课程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仍然反复使用过去的尸体,众多教工依旧为收不到遗体进行教学而发愁。% v/ ?/ b. l6 d; U
' t' f. q5 j0 g4 o% R0 o: c; P
遗体捐献工作为何开展不顺?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2 T# o% F0 ]( I% e. V; G2 M8 v- s9 ^: B7 Z0 b: l' L
现状
% n# ?* _: E& x+ ?8 ^/ |. l* J! |: G) z# j
整个学院库存尸体仅4具* o1 W8 d. ?' z& H$ ~" s
' n0 v/ g% D% D0 ?: p* q1 F 据了解,清远市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工作站的筹备工作受到了清远市红十字会的支持,当时市红十字会和清职院负责人还前往广州市红十字会考察、借鉴省会城市的成熟经验。% n6 V! S* V' R1 ?
- Q ?7 _6 U' G( g& i: A
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工作站成立以前,清远市民捐赠遗体器官组织均需与省红十字会联系,把遗体运往广州的大医院处理,“如果清远有病人需要做器官组织的移植手术,我们再跟省红十字会和广州的医院联系,从那边调配遗体过来。”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解释。
- s& V$ x2 {+ F/ R- M* `" D
2 C9 j$ y! M4 z# L8 ]8 n7 f 原以为工作站成立后,大部分遗体将可以直接存放在清职院护理学院的尸体储存库里,以供教学研究和手术移植使用。但一年过去,除了工作站成立那天,某学校一学生把自己刚去世的父亲遗体捐赠出来外,再也没有收到一具遗体、一件器官,“这也是我们意料之中的。”清职院护理学院一教师透漏,一方面是该工作站的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市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
% N! s: F" G* x, f# r
' w. c o3 C& T S. \6 F/ ] 清职院的尸体标本室像个小展览馆。一具显眼的全尸浸泡在装有福尔马林的容器里,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具尸体还是他们以前从卫校拿过来的。室内还陈放着一些婴儿和肢体的标本,均是用于教学“观摩”。
- k3 Q0 [8 }3 v3 U/ @
7 a8 A9 d' e" r. i4 n; f 目前用以教学使用的尸体还是当初护理学院独立出来时从市卫校拿过来的。“现在整个学院库存的尸体一共有4具,尸源严重不足。”清职院护理学院院长喻志坚谈到学院的遗体捐献情况时,表示非常无奈。
- |! b5 p$ L7 G. w/ H# D- m7 A o$ L; @' R9 Q! x0 h
需求
& g7 X6 [3 h: A. m
6 X `, {9 d/ C% x, u9 F 每年至少需一具尸体作研究) z/ ^5 S; r6 S8 ^& E$ n5 F
# O1 i+ {) P5 e/ j9 D# E' |
清职院护理系助产专业08级的周同学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老师会在实验课上解剖尸体,传授人体结构等相关医学知识,可自己从来没有亲自动手操作过。刚进校门时,周同学听上一任的师姐说过,这里的学生只能在上实验课时观察已经做好的人体标本,根本没有自己亲手探寻的机会。
7 I, q; P, k. p d
3 {8 r7 M9 p0 q; F “其实,一具尸体不仅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死亡病理,还能指导医护专业的学生熟悉人体生理构造,增加学生的临床操作感。”清职院护理学院院长喻志坚告诉记者,一般的护理学院,如果条件不允许,学生可以用同一具尸体进行教学观摩,但如果在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校,每个学生必须真刀演练,这样下来尸体耗损量很大,平均一具尸体只能供四个学生练习。
* V8 h7 d& V$ ~0 Z B
2 h4 R6 L# g9 [/ x6 d' ~ 一般尸体在解剖过程中,非常脆弱,往往一根毛细血管的断裂就会导致整具尸体不能按照正常的授课程序处理。尸体可以反复循环使用,但时间越长久尸体保存度越低,其反映的现场感就越小。由于长期缺乏教学尸体,为节约资源,解剖后的尸体一般被制成了标本,供学生研究人体结构。因此,目前护理学院仅有的四具尸体也显得弥足珍贵。
' E0 U t7 @+ I' Q2 }; e B* l6 g' ]" T2 @) O
据了解,清职院护理学院每年至少需要一具尸体用作医学讲授研究。从目前遗体捐献的情况看,下半年入学的学生只能再次重复观摩老师对“旧”尸体解剖教学的操作了。8 k5 u* L2 [8 t& o8 g$ b
9 C5 ~$ H& A& x
探因
# F* u# h' M `! q. M! k4 E) m3 j/ }. @) {: @( t
实操中职责义务分工不明确4 c0 L' n! p/ M& \
: D( D$ j$ T5 A# f
工作站建立以后,由于部分工作环境缺失、资金匮乏、宣传不够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素,很长一段时间,挂在清职院护理学院行政楼下的“遗体捐献”牌子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连本学院的学生也没有留意工作站的存在。/ G+ H" H8 x; k3 B' |
9 Q* b f6 C7 V9 w/ Y) y. M5 y 其实,尽管工作站成立了,但市红十字会和护理学院之间的交合明显存在许多缺口。6 k3 P- u7 G1 i# C8 O+ ^& C
6 C% c& k% ]4 \" B- V: r- @
关于工作站及遗体捐赠的一切情况,市红十字会中心业务科科长都讳莫如深,以无相关政策法规支持拒绝采访。: p3 W J- {: O5 s8 ^
6 i, x/ C4 [# F 最后,她以2000年上海市公布的《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向记者解释道:由于遗体及器官组织捐献方面的规定条文各省市均存在参差不齐情况,而随后各地开展遗体捐献工作时均以上海市这份《条例》作为蓝本。
/ l6 a; t& p" Y% _9 s* W6 Y# d2 u# l9 [( j8 e0 n; p* K+ M
也就是说,从清远市遗体捐献站成立的那天起,市卫生部门、红十字会和学校都没有就遗体捐献的具体流程、各方承担的责任及需要的工作等具体问题达成书面协议,这就使今后的工作无章可循。
" q2 j8 D9 V% ~% I5 e4 _9 }0 h! E9 ~+ d% p/ K* q+ \ n( _. {8 H
另外,遗体捐献工作需要专门运送尸体的车辆,车辆方面的费用由谁出?怎样出?车辆属于哪个单位部门负责管理?这些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似乎也没有具体理清,更不用说宣传经费的落实和遗体接受环节中具体负责方的明确。
; Z( U. T0 k5 m% B2 `" j- Z3 \6 Y2 [" M6 B7 w) }8 v2 T
清职院一老师称,公安部门往往会遇到一些无名尸,这些尸体会迅速送往殡仪馆火化处理,如果有个专门的机构专门协调无名尸的用途和处理,护理学院就不会陷入“有的尸体没人要,需要的组织得不到”的窘境。
( M* X; w" b+ p6 H9 ~; G
$ n# E: T- f, i, Z' ? 捐赠遗体不是当事人说了算+ b+ `: G7 B& d* a. V
, h+ P a ~) \8 C$ s" v
记者在网络上发起遗体捐献的民意调查,有超过50%的人愿意死后把自己的遗体或器官组织捐献给医疗事业,在这个群体中,30岁以下人士占了80%以上。
" y: P" R2 Y3 }' `6 |3 b6 j+ D: m4 l
8 W2 O$ F. I1 V. _( w 不少网友认为,在传统的价值观念里,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认为家就是一个可以歇息的隐秘之地,即便人死后,还是需要一个扎实隐秘的环境使死者入土为安,因此不少死者家属不惜重金买地厚葬亲人。
8 t5 ^$ G" U% u# b; p5 N% \
* H! R% O3 {8 ^/ F “想像把自己死去的亲人放在解剖台上任人‘千刀万剐’,那叫死者怎么安息?怎么对得起祖宗?”网友朗朗认为,传统的礼葬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老一辈的人们认为只有保存完整之身才能有来世,即便是思想开放的年轻人,但面对自己的亲人,还是过不了心理那一关。因此,遗体捐赠工作在目前真的很难开展,更不要说在二三线城市。
2 D. S2 P) O2 ~2 U/ t! F: N6 z2 a" J" A: V. G
其实,在受访者中,不少年轻人表示“自己想捐,但担心家人反对,只能想想而已”,市红十字会称,往往会遇到捐赠遗体或器官的咨询,到最后还是担心“出问题”而不了了之。0 ]2 f& e0 V) v& _/ l
% N% V$ X( k1 t
据了解,如果自愿捐献遗体或器官,捐献人在填写《申请登记表》时,要征得所有直系亲属的签名同意,“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有捐赠遗体或器官的意愿,也不能自己说了算。部分地方工作站还遇到家属反对而引起纠纷的情况。”因此,不管是工作站还是当事人,最后还是会顺从家人的意见,这也是遗体或器官捐赠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6 b, h2 S# \. F
' W$ r6 g h0 g( w
“但无论怎么说,清远地区能成立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工作站就是好的开始,也证明部分人已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医学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清职院护理学院大二的刘同学希望工作站不要形同虚设,发挥作用,“让我们真正有机会对所学专业进行实操”。& b5 y: l/ R4 x: ~+ d4 |& x3 V& L5 r
, ?/ H* f9 ~/ U
南方日报记者邓薇实习生胡蕾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