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人总是逃脱不出厄运,认为人越大便变得越孤独。我们渐渐发现,站在利益的面前,所谓的友谊是多么的渺小。曾经的天长地久,友情万岁,在钱权的面前还是低下了头。记得读高一的时候,一位大学的朋友跟我分享了他教授送给他的一句话,“人可以因为利益而交朋友,切忌因为利益而损朋友!” 到后来,我便越来越相信一个诅咒了。有人说,人在交往的一生中,“朋友”必定要经过一个痛苦的阶段,而这个阶段,正是利益作怪。因此,我们可以把“朋”字拆开,便变成了“月”、“用”、“朋”。 小时候,我们不懂什么叫物质,什么是荣誉。所以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拿出来分享。一个月饼扒开两份,一块钱两个人用...我们就像一轮皎洁的明月,不分彼此。后来,我们长大了,似乎也知道物质的甜头,荣誉的美好。所以很多情况下,一个大饼不会再扒开,一块钱也只留着自己用。更多的原因是,老婆子女的花销太大,很难再做到当年的那种无私。因此,没有利益关系的朋友渐渐疏远。反而是有利益的“朋友”搅在一起。而这些建立在利益关系的朋友,让人总是感觉不踏实。每天都在哭诉自己的寂寞,世界的市侩。此时的朋友,就像一个“用”字。似乎朋友就是相互利用。直到年龄大了,看淡了名与利,那种利益感不再那么强烈。所以,孤独的老人就像两轮明月,相互照顾。 上了大学,我对朋友的看法也开始出现改变。不再认为朋友到了“用”的阶段是一场厄运,相反,那是一种幸运。刚开始的时候,宿舍很多的物品都是公用的,包括纸巾、洗衣服等等。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纸巾用得很快,洗衣服是最便宜的。甚至很多公用品被某些人大量浪费,却要大家一起分担。这很明显不是一种公平的游戏规则。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有私用品,不再一定要去分享。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挣钱买房子和车子,而不必和懒惰的人去分享你的房子和车子,尽管他是你的朋友。 渐渐你会发现,有些人在努力学习,而有些人在拼命打CS玩魔兽。到了社会,我们没有义务去救济他们。除非你像恩格斯那样伟大,去帮助一个连自己老婆死了都不过来慰问一下的好朋友马克思。 现在,在大学生活一段时间,遇过不少事情,见过不少人。才明白,原来当初那个“利益朋友”也不是那么的虚伪。很多时候,大家因为各自的利益在一起合作,去努力做一件事。而这个“利益朋友”常常会推动你的成长。在双赢的基础上,一路走来,相互搀扶,相互鼓励。我想,这也是一种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