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搜索
查看: 576|回复: 0

浅析环境因素与和谐社会构建

[复制链接]

513

主题

1944

回帖

8038

积分

管理员

躺在清职的日子

清职GG勋章

发表于 2007-3-29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景志
  
  构建和谐社会牵涉诸多因素,笔者认为环境因素至关重要。
  
  一、自然环境引发“清远现象”
  清远位于“珠三角”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是全省离广州和新白云机场最近的地级市之一,是北方南下广东的桥头堡,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尤其是京珠高速、广清高速、新白云机场的建成,显著优化了清远的区位环境。随着清连高速、漳昆高速、二广高速和武广客运专线等交通建设,清远的区位条件优势将更进一步提升。
  去年10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长篇通讯《广东酝酿发展模式之变》,特别提到“清远现象”,把它看作是广东发展进入“拐点”的重要例证。我们认为,“清远现象”的实质,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清远实际,不断改革创新,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就是后发地区创新发展的模式,就是典型的后发现象。
  同时,清远是广东自然生态环境最优越的地区之一,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环境质量居全省前矛。“十五”规划期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了“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创建了一系列国家和省荣誉称号:继1998年被命名为“广东省卫生城市”之后,2001年8月通过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审;2004年8月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市”;2005年被授予“中国漂流之乡”、“中国温泉之乡”和“中国龙舟之乡”(2006年1月);2005年12月,省委、省政府给我市颁发了“广东省文明城市”牌匾。最近,市委、市政府又有新举措:“十一五”规划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计划于2007年安排1500-2000万元用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挥“清远现象”在全国的影响效应。
  
  二、社会环境引入创新思维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是思想解放的体现。形势需要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勤于思考、勇于创造、能够开创新局面、富有献身精神的创新型人才。这种人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创新精神。
  “十五”规划期间,清远市委、市政府在完善一系列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工业、交通发展决策的同时,把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放到重要议程,创设优良的人才展示才能之社会环境。据不完全统计,2003-2006几年间,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暂行办法》、《关于实施清远市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清远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同时制订相配套的优待安置政策,千方百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人才提供创造思维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全心全意为清远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出谋献智。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高层次、复合型、高技能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人才为重点,以构建人才工作服务平台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不断推进观念更新、政策创新和机制刷新,营造一个人才智力自由流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人才环境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绩效显著的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清远市委、市政府实施“三化一园”战略和“六个创新”(理念创新、规划创新、配置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形象创新)提高规划水平、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生态保障水平、城市化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实践证明,由于清远市委、市政府构建了优良的人才创造思维的社会环境、单位环境和个人充分发挥的环境,才实现了“十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
  
  三、政治环境引领全面发展
  一个区域的发展快慢,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哪个地区领导班子素质高,哪个地区就有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十五”期间,清远市党政班子在历届班子打下的基础上,进一步继往开来,带领全市人民努力争当山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创新思路,创新思维,创新政策,创新区域建制,创新资源配置,创出了新动力、新魅力、新引力、新活力和新潜力。这些力朝着同一个方向,以千钧磅礴之势共同作用于全面推动清远实现跨越式发展。清远市党政班子的合力和“火车头”作用,表现为领导班子按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班子成员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所产生的凝聚力、战斗力出自“一把手”的协调、组织、指挥、驾驭能力。
  近年来,清远市委、市政府在抓好自身班子建设的前题下,严格按照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干净干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同时重视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1、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增强干部执政意识。通过各种渠道,促使干部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强化执政意识。把自己担负的工作与党执政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切实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和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辩证的人才观、不断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二是强化学习意识。在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三是强化实践意识。把知识、本领体现到“三个文明”建设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锤炼从政本领,提高执政能力。四是强化创新意识。要求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使各级班子和干部明确执政目标和执政原则以及执政党建设的主要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谋划本地区本单位战略思维能力,成为全市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
  2、健全学习培训机制,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不断完善学习培训制度,真正形成大教育、大培训、大投入的良好机制。有效利用党校、干校和大专院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理论与业务相结合,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3、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提高政务工作效率。围绕实现干
曾在清职打酱油的. L,一直陪伴着你.
联系:QQ;173882996  smeilang@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清职在线BBS站 ( 粤R:000003 )

GMT+8, 2025-8-30 22:24 , Processed in 0.0718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6-2025 QYPT.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