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是在一个网站上看来的,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透透彻彻了解服务器--服务器的选购
今天的PC服务器面对各种各样的用户需求,除了文件、电子邮件及打印服务等传统任务外,还承担起了数据库查询,及多媒体应用等新的任务。无论是Internet,还是企业的Intranet,PC服务器的地位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选购适合企业用户自身需求的服务器产品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何谓PC服务器。PC服务器在外型设计、内部结构、基本配置、操作界面和操作方式,以及价格与高档PC相仿。其中,显著的优点之一是具有和PC一样的兼容性,如配置显示器和硬盘等部件时与PC一样,基本上可以任意选择。这一点是UNIX服务器所不可比拟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PC服务器是PC与服务器相结合的新产物。其实,PC服务器与PC一样,也是基于Wintel的产品,是通用的开放体系结构,但PC是专为提高单用户个人电脑数据计算能力与信息处理效率而设计制造的产品,与网络系统的应用设计和优化相距甚远。与PC相比,PC服务器的软硬件都是用于优化和管理服务器的专用产品,除了在保证应有速度和性能的前提下的高扩充性、高可用性、高稳定性,以及独有的容错能力和冗余结构区别PC之外,还在磁盘空间、监测功能、工具软件和管理软件等方面与PC有较大区别。
从应用领域来看,PC服务器大致可分为入门级应用、工作组级应用、部门级应用和企业级应用四类。
(1)入门级应用PC服务器主要是针对基于Windows NT或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的用户,可以充分满足办公室型的中小型网络用户的文件共享、数据处理、Internet接入及简单数据库应用的需求。
(2)工作组级应用PC服务器是支持单CPU结构的应用服务器,可支持大容量的ECC内存和增强服务器管理功能的SM总线,功能全面、可管理性强、且易于维护,可以满足中小型网络用户的数据处理、文件共享、Internet接入及简单数据库应用的需求。
(3)部门级应用PC服务器一般都是双CPU结构。集成了大量的监测及管理电路,具有全面的服务器管理能力,可监测如温度、电压、风扇、机箱等状态参数,结合标准服务器管理软件,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服务器的工作状况。同时,大多数部门级应用PC服务器具有优良的系统扩展性, 能够满足用户在业务量迅速增大时能够及时在线升级系统,充分保护了用户的投资。它是企业网络中分散的各基层数据采集单位与最高层的数据中心保持顺利连通的必要环节,可用于金融、邮电等行业。
(4)企业级应用PC服务器是高档服务器,普遍采用二到四个CPU结构,拥有独立的双PCI通道和内存扩展板设计,具有高内存带宽,大容量热插拔硬盘和热插拔电源,具有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这类产品具有高度的容错能力及优良的扩展性能,可作为替代传统小型机的大型企业级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企业级应用PC服务器适合运行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高处理速度和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金融、证券、交通、邮电、通信等行业。
选购策略
用户在选择PC服务器的时候首先应该从自己实际的需求出发,预测自己在一两年后的需求变化并作出清楚的需求分析,然后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选择。
确定选择品牌。通过对两三家厂商同等档次的产品比较作出选择。应从产品特点(MAP)、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厂商信誉等几个方面比较,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一般来说厂商之间的价格差异不会太大,并且由于产品除主要配置外,附件及扩展能力方面也会影响价格,所以不能一味追求价格低。确定品牌及型号后,接下来应选择经销商。一般来说,从厂商认证的二级经销商中选择经销商比较保险,因为如果有问题,厂商可协助解决,产品及部件质量也有保障。在比较不同经销商的报价时,要首先确定经销商可以提供什么增值服务。因为有些时候,经销商能提供厂商标准服务以外更周到的服务,在谈定价格的时候应该明确所有细节问题。
综上所述,用户在选择PC服务器产品时,必须认真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系统最好是业界著名的品牌;必须有规格齐全的产品系列;整个系统应该具备优秀的可管理性;在数据保护方面应该具备先进的技术;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必须完善。
PC服务器选购标准
在确定PC服务器的级别后,就应该着重权衡它的各项性能指标了。PC服务器通常有几个方面的性能指标,即可管理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及可靠性。
(1) 服务器的可靠性是指服务器可提供的持续非故障时间,故障时间越少,服务器的可靠性越高。如果客户应用服务器来实现文件共享和打印功能, 只要求服务器在用户工作时间段内不出现停机故障,并不要求服务器24×7×365无故障运转,PC服务器中的低端产品就完全可以胜任。对于银行、电信、航空之类的关键业务,即便是短暂的系统故障,也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可以说,可靠性是服务器的灵魂。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的系统可靠性。所以,用户在选购时必须把服务器的可靠性放在首位。
(2)服务器的可管理性是PC服务器的标准性能,也是PC服务器优于UNIX服务器的重要区别。Windows NT不但工作界面与Windows其他操作系统保持一致,而且还与各类基于Windows系统的应用软件兼容。这些都为PC服务器在可管理性方面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PC服务器还为系统提供了大量的管理工具软件,特别是安装软件为管理员安装服务器或扩容(增加硬盘、内存等)服务器所提供的方便就像安装PC一样简单。
(3) 关键的企业应用都追求高可用性服务器,希望系统24×7×365不停机、无故障运行。有些服务器厂商采用服务器全年停机时间占整个年度时间的百分比来描述服务器的可用性。一般来说,服务器的可用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服务器可供用户正常使用的时间的百分比。服务器的故障处理技术越成熟,向用户提供的可用性就越高。提高服务器可用性有两个方式:减少硬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利用专用功能机制。该机制可在出现故障时自动执行系统或部件切换以免或减少意外停机。然而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离不开系统或部件冗余,当然这也提高了系统成本。
(4)服务器的可扩展性是PC服务器的重要性能之一。服务器在工作中的升级特点,是由于工作站或客户的数量增加是随机的。为了保持服务器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必须充分考虑服务器的可扩展性能。首先,在机架上要有为硬盘和电源的增加留有充分余地,一般PC服务器的机箱内都留有3个以上的硬驱动器间隔,可容纳4~6个硬盘可热插拔驱动器,甚至更多。若3个驱动器间隔全部占用至少可容纳18个内置的驱动器。另外还支持3个以上可热插拔的负载平衡电源UPS。其次,在主机板上的插槽不但种类齐全,而且有一定数量。一般的PC服务器都有64位PCI和32位PCI插槽2~6条,有1~2条PCI和ISA共享插槽,有ISA插槽2条左右。
(5)安全性是网络的生命,而PC服务器的安全就是网络的安全。为了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服务器部件冗余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服务器冗余性是消除系统错误、保证系统安全和维护系统稳定的有效方法,所以冗余是衡量服务器安全性的重要标准。某些服务器在电源、网卡、SCSI卡、硬盘、PCI通道都实现设备完全冗余,同时还支持PCI网卡的自动切换功能,大大优化了服务器的安全性能。当然,设备部件冗余需要两套完全相同的部件,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造价。
这几个方面是所有类型的用户在选购PC服务器时通常要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此外,品牌、价格、服务、厂商实力等因素也是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ISP/ICP选购的特殊性
ISP/ICP主要属于部门级应用和企业级应用。在性能方面,则必须根据ISP/ICP的业务特性来决定必须突出某个或某几个方面。
可管理性:这是涉及到系统本身的维护、资源开发,以及用户资源管理与支持的最关键的性能。可管理性涉及到远程管理、软件管理、硬件资产管理等。可用性:由于网络服务器在网络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提高可用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停机时间,有利于保护关键性数据、提高生产率,这一点对于ISP/ICP至关重要,稍有疏忽就会给自己和用户造成业务的中断,从而造成巨大损失。占用空间:由于主机托管已成为ISP/ICP的主要业务之一,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器设备,就成为ISP/ICP扩大业务规模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在保证性能、质量的情况下,使PC服务器的占用空间尽量减小,就成为ISP/ICP用户应该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慎重选择服务器硬盘
随着大量关键业务数据都存放在了服务器的硬盘上,硬盘理所当然就成为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存储核心,硬盘的可靠性成了保证数据安全的主要因素。企业决策部门究竟应该怎样去选择可靠的硬盘呢?选择与服务器品牌一致的硬盘,还是选择兼容的硬盘呢?这恐怕也是他们最大的困惑所在。首先,企业用户要求硬盘在设计上必须非常坚固耐用。其次,对硬盘的各项指标包括数据的安全性、错误恢复,以及机械结构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把关测试。
可管理软件是使硬盘性能正常发挥的强力支柱,是保证硬盘可管理性的先决条件。它用于配置、管理和监控服务器。运行管理软件,可对所有硬盘驱动器和接口的固件进行一致的受控更新,或者执行低级磁盘格式化。同时,能够自动持续地监视主要环境事件和关键系统组件,可能实地进行硬盘的监控,随时随地了解硬盘的性能,从而可以使IT经理们灵活地掌握企业数据的存储情况。
购买厂商的硬盘,用户总是或多或少要做一些简单的集成工作,例如配套电缆和SCSI ID的设置等,并且也不一定能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目前,部分厂商提供给购买者与系统相连的所有电缆、SCSI ID设置及相关文本都是完全就绪的,所需的硬件、软件和安装指南都一应俱全,以确保硬盘与服务器的无缝集成。
在选购硬盘时,除了要参考以上的标准,用户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作决定,尤其是整体拥有成本是购买的关键。
低端服务器选购
低端服务器市场种类繁多,各厂商竞争激烈,产品从表面看大同小异,但价格的差别却很大。
低端服务器并不是用过时的技术产品装备出来的,它只是配置比较简单,但采用的技术和使用的部件都是主流。服务器就象简单的台式机,表面看来没有什么两样,但不同的配置造成功能的差异却有很大的差异,那么如何才能正确选购到性价比好的低端服务器产品?
首先你千万不要被媒体上的公开报价所影响,笔者作过调查,配置和性能接近的不同厂家的服务器其最终成交价也比较接近。有的服务器媒体报价很低,可它已经没有再降价的空间,有的服务器媒体报价较高,但它的实际成交价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儿。从配置上看,不同的配置其成本差异相当大,人所共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一年前的技术的产品到现在已经是几乎不值任何钱,所以其成本就非常低,因此选购低端服务器产品的关键之一就是要考察它的配置。
那么从配置上去选购一台低端的服务器都要考察哪些方面呢?首先要看它的系统总线(Front Side Bus,简称为FSB)是不是133MHz,因为这决定着计算机的总线带宽,系统总线为100MHz的带宽为800MB/s,而133MHz的带宽为1.06GB/s,其差距高达33%。其次系统总线也决定着服务器的内存总线,系统总线为100MHz意味着只能使用PC100的内存,即使你强行使用PC133的内存,它也只能运行在100MHz下,PC100的内存与PC133内存带宽的差距同样也高达33%。还有,在硬盘和硬盘控制器上也要注意。对IDE来说,ATA100(UDMA100)是目前的主流,有的大厂商由于库存等各种原因,还在力推ATA66,有的厂商的服务器上的IDE控制器是ATA66的,但他用ATA100的硬盘,这种配置的整机性能还是ATA66的性能,选购时要看清楚。对SCSI来说,也有同样的问题。目前的主流是Ultra160(或Ultra3),有的厂商只强调其SCSI硬盘是160的,其实你仔细问问,他的控制器却是wide Ultra2的,其最终效果还是80MB/s。到现在为止,能生产服务器的均是国内外的著名厂商,所以在选购时,千万不要因为对方是国际知名企业,就忽视了对其配置的仔细查看。因为这些都决定着服务器的价格。
选购服务器要从你的实际使用需求考虑。这个问题考虑清楚后能为你节省不少费用。低端服务器无非就是1颗或2颗CPU,在购买时,一定想清楚究竟要配几颗。如果你觉得一颗CPU可能不能满足您的要求,笔者建议您一次即购买配有双CPU的服务器,如果您觉得一颗CPU肯定能够满足目前的使用需要,那么建议您就买一台仅支持1颗CPU的服务器,不要去买日后能升级到2颗CPU,但现在标配是1颗CPU的双路服务器。因为CPU生产技术发展十分之快,半年后您就再也买不到第二颗CPU用于和你原先的第一颗CPU相配了。
在实际的购买中要综合以上各点考虑。配置是影响服务器价格的主要因素,各厂家在低端服务器上的利润均是少之又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国内外的货源又相似,因此要警惕那些价位十分低的产品,还是那句古话:“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
高端服务器如何选购
一般来说,高端服务器作为与网络关系最为密切的硬件产品之一,是在网络环境下提供网上客户机共享资源(包括查询、存储和计算等)的设备。它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吞吐能力和大内存容量等特点,并且具备强大的网络功能和友好的人机界面,是以网络为中心的现代计算环境的关键设备。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高端服务器在整个信息高速公路基础结构中的作用越发重要。
服务器可以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IA(Intel 架构)服务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C服务器或NT服务器;另一部分是比IA服务器性能更高的机器,如RISC/Unix服务器等,这种服务器被称为高端服务器。高端服务器的种类很多,从小型机、大型机到巨型机都有。
高端服务器领域的竞争很激烈,国外品牌有IBM、hp、Sun、SGI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国内的曙光公司背靠国家智能中心、中科院计算所,是“国家863”计划的试点企业。诸如“曙光1000”、“曙光2000—I”和“曙光2000—II”等超级服务器称得上是里程碑式的产品。曙光的产品不仅仅局限于高端产品,曙光是我国目前唯一拥有全系列服务器产品的生产商,产品系列包括:天阔PC服务器、天演UNIX服务器和天潮超级服务器。联想在前一段时间推出了8路机架式服务器,显示了其具备的技术和进军高端服务器市场的信心。浪潮的小型机采用对称多处理器技术,主要用于国民经济部门,并有一定的销售数量,浪潮是国内小型机产品的领头厂商。
目前,大多数高端服务器都是RISC/Unix服务器,但是不管采用了什么技术,与中低端服务器所相同的是,产品都是以高扩展性、高可用性、易管理性、高可靠性为衡量标准和追求目标,当然这也是用户所需求的。
高端服务器的可扩展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留有富余的机箱可用空间,二是充裕的I/O带宽。随着处理器运算速度的提高和并行处理器数量的增加,服务器性能的瓶颈将会归结为PCI及其附属设备。高扩展性意义在于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加有关部件,在满足系统运行要求同时,又保护投资。
可用性是以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时间比例作为衡量指标,例如99.9%的可用性表示每年有8小时的时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99.999%的可用性表示每年有5分钟的时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部件冗余是提高可用性的基本方法,通常是对发生故障给系统造成危害最大的那些部件(例如电源、硬盘、风扇和PCI卡)添加冗余配置,并设计方便的更换结构(如热插拔),从而保证这些设备即使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基于上面的情况和标准,我们来谈谈高端服务器在选购时应注意的问题。
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品牌、各种专业技术、悬殊的产品价格,如何为网络建设选购功能强大、适应需求的高端服务器,往往让用户感到困惑。其实选购服务器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用户不妨遵循下面这些原则:
可管理性(Management)
网络管理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服务器的管理。服务器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表现在可以及时地发现服务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护、维修,避免或减少因为服务器的宕机造成用户系统的全面瘫痪;另一方面,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及时了解服务器性能方面的情况,对在运行中有问题的服务器进行及时的升级。所有这些都可以大大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可用性(Availability)
高端服务器是网络、数据的中心,很多企业(如金融、邮电、证券等)要尽量避免服务器在工作时间内宕机,服务器的宕机会造成企业内外信息的中断,对外收不到定单、对内业务流程终止,这是现代企业不能允许的。另外,政府机关、医疗机构要保障自身工作的正常运转,也必须避免服务器在工作时间内宕机。选择产品时,用户需注意服务器能否保证24×7×365不间断工作无宕机,是否采用冗余技术。运行在关键环境下的中心主服务器一般要求多电源、热插拔硬盘、RAID卡,必要时需提供双机热备份方案。
有多种原因会造成服务器宕机。硬件:AC供电故障、存储故障、内存、电源、风扇故障、处理器故障、系统板等;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使用:管理员、用户的误操作;环境:火灾、地震、洪水等。
既然宕机会给用户带来巨大损失,同时宕机的原因有多种多样,用户在选购时就要为有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作好准备。
1.在AC供电故障问题上采用UPS加以解决。
2.在内存方面,服务器需支持错误检测和恢复(ECC-Error Checking & Correcting)技术,此技术可以更正内存中的一位错。如果在ECC技术基础上增加了内存回写技术,就可有效避免两位错的出现。
3.服务器内部电源需要支持热插拔冗余电源,可避免因某一个电源的损坏而造成服务器的宕机。
4.服务器在运行时,内部温度会升高。系统温度过高极容易造成死机甚至硬件损坏。所以需要热插拔冗余风扇来帮助服务器进行有效的散热。
5.对于系统板、软件、使用等原因造成的系统宕机,用户可以采用更高一级的可用性解决方案,如集群技术等方案加以解决。
用户在为可用性确定服务器配置时,一定要注意两点:1.不可过分节约开支降低可用性,因为由此引发的宕机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损失。2.选择务服器时,用户应该详细了解服务器的具体特性和面向的应用环境是否与自己的需求吻合。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正确认识企业网络规模,合理利用资金,不要盲目追求高配置而造成资金浪费。同时,用户也不要局限于仅满足当前需求。要有长远眼光,充分考虑到业务的增长,选择易升级、具有高可扩展性的服务器产品。要考虑到保护企业投资。
性能(Performance)
由于企业的大量数据需要在服务器上运行,因此服务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工作效率。一提到服务器性能,很多用户马上想到选用更高主频的CPU、更大的内存。其实这些仅仅是提高服务器整体性能的一部分。服务器整体性能的提高由以下几方面决定:
1.芯片组
芯片组用于把计算机上的各个部件连结起来,实现各部件之间的通讯,芯片组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芯片组直接决定系统支持的CPU类型、支持的CPU数目、内存类型、内存最大容量、系统总线类型、系统总线速度等等,归根结底,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最终性能应由芯片组决定。选择最先进的芯片组结构,就保证了系统性能的领先。
2.内存类型、最大支持容量
由芯片组决定的内存类型、最大支持容量对于系统的运算处理能力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样,如果我们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运算处理,如数据库、ERP等应用,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配置较大的内存容量。
3.采用高速的I/O通道
I/O始终是计算机系统的瓶颈,采用高速的I/O通道对服务器整体性能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需要客户机经常与服务器交换数据的应用,如数据库、ERP、证券等应用需要更为高速的I/O性能。
4.网络支持
服务器必须通过其内部的网卡与客户机通讯,网络带宽对服务器的响应具有决定意义。所以,不要忽视服务器对网络的支持情况。
服务(Service)
性能、价格、服务一贯是用户选购服务器的三个主要因素。服务首先是维修,维修的重中之重是维修速度,因为用户不可能忍受服务器长时间得不到维修而影响工作。7×24的服务对用户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是技术支持。包括售前、售后电话支持,还有在网站上提供的支持软件。
节约成本(Saving Cost)
有时用户往往被产品本身的价格所迷惑,以为价格越低自己付出的成本越低。其实不然,对于成本,我们应考虑拥有总成本。因为价格不同往往意味着性能、品质、服务的不同。对于服务器我们必须从MAPS(管理性、可用性、性能、服务)四个方面全面考虑,才可能得到一个真正的成本。服务器性能的每一点提升,都是以金钱为代价的。在价格方面,过低的价格意味着用户的付出会更多。低价格意味着品质的下降、服务的下降。高端服务器不是普通的计算机产品,其质量的好坏本身就是用户企业自身的生命,企业用户如果过多地追求低价格,必然会冒服务器宕机以及售后维修、服务周期长的风险。购买知名品牌、性价比合适的产品,意味着用户在将来不必付出更大的代价,从而降低拥有总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