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常计算机维修心得(光驱)篇
光驱
光驱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存储设备之一,在光盘中记录了各种图像信息,光驱的应用使我们体会到了多媒体技术的快乐。
一、使用光盘的注意事项
由于光盘中存储的数据一般是只读的,不能像磁盘那样在某处损坏时加以修复或标识,因此保养光盘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注意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将会造成光盘划伤或附着杂质,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光盘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5个方面:
1.光盘的存放
应将光盘装在光盘盒中。有人为了省钱而将光盘夹于插页之间再放在塑料袋中,在取放光盘时,不光滑的纸页和塑胶袋都会对光盘造成轻微的划伤,曰积月累,就再也无法领略到光盘的光洁明亮了。因此最好花二三元钱为光盘配置一个塑料盒。光盘放置在这种盒中不会移动。而且盘面与盒体之间有一定空隙,因此不会因为相对移动而引起划伤,搬移、查询都很方便。也可以找一些废弃的5.25in 软盘,剪开一边后取出软盘,将光盘放入。由于软盘塑料封套中有保护软盘的专用衬垫,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光盘损伤。但这种存放取用光盘不太方便。
2.拿光盘的方法
手拿光盘的正确姿态应是:大拇指位于光盘的一侧,其余四指与大拇指一起夹住光盘。这样不但毫不触及盘面,而且牢固、光盘不易掉落,取用和放置光盘时都应遵循这种方法。因为光盘外沿是最重要的区域,手指上的油渍、污垢粘在光盘表面,很有可能使数据无法读取。
上述方法对于手掌娇小的用户可能不太方便。对此正确的拿法应该是中指位于光盘中部小孔,拇指紧*光盘边缘,这样,拇指和中指即可将光盘牢牢夹住,而且拿放自如。除此之外,将光盘放入光驱和光盘盒时也要小心轻放。
3.经常擦试和清洗光盘
光盘使用时间长了,表面会附着一些灰尘和杂质;因此要经常用干燥、洁净、不掉屑的软布擦拭盘面。擦试盘片时,应从中心开始沿径向朝外擦试,切勿绕着圆角擦拭。因为在擦拭时,有可能会对盘片造成划伤;如果沿圆周擦拭而划伤盘片,就有可能造成同一轨道内相连的一系列数据损坏,使光盘无法读取。对于表面积聚污物严重而擦拭不掉的光盘,则必须用适当方法加以清洗。清洁光盘的步骤如下:
⑴将光盘放入清水中,加入少量中性清洁剂,这样清洁效果更好。但绝对禁止使用玻璃清洁剂或其他有机溶剂清洗;因为它们会破坏或腐蚀盘面,造成光盘的永久性损坏。
⑵用软布蘸水擦拭光盘表面,对于比较顽固的污渍,千万不能用力擦拭,更不能用手或其他器具抠、刮,应通过多次反复擦拭,逐渐去除污垢。
⑶将光盘洗净后,放在阴凉处凉干。注意不要放于阳光下暴晒,否则容易引起盘片变形。
4.光盘工作时不要强行弹出
除了因数据错误造成死机而必须取出光盘或重新启动外,在光盘正常工作时(光驱指示灯闪亮)一定不要按光驱上的光盘弹出钮;因为此时光盘正处于高速旋转之下,经常中途取出有可能损坏盘片。此外也不应突然关机。
5.定期使用光驱清洗盘
许多人只知道要经常使用软驱清洗盘,却不知道光驱也有清洗盘。由于光驱激光头与光盘距离很近;因此在开关光驱时会使灰尘杂质“趁虚而入”,或者不洁的光盘在高速旋转时使其表面的污垢脱落,从而附着在激光头上。长期下来,激光头上就会沉积许多污物,造成数据读取错误;因此应使用专门的光驱清洗盘定期清洗光驱激头头。
二、常见光驱故障解析
光驱也是常用的外部存储器之一。它存放信息便于携带,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则会使光盘上的信息不能被读取,导致无法进行正常工作。
1.光驱不能读盘并有“嚓嚓”声
光驱不能读取碟片信息,并在每一次读盘前能听到“嚓嚓”的摩擦声,然后是指示灯熄灭。
出现光驱不能读取信息的原因有可能是光头有问题。当读取时有机械声音,说明有可能是由机械故障引起,首先清洗光头。在清洗光头后光驱仍然不能读盘,则检验是否因光头老化造成的。把光头的功率调大一点,装好光驱后试机,若故障依旧,再查看是否是压力不够导致碟片在高速运行时产生了打滑现象,从而影响光头正常读取信息。若是如此,则只需将取下的弹力钢片的弯度加大,增加压在磁力片的弹力即可解决。
2.光驱读盘时嗡嗡作响
一台光驱在光盘进入后旋转时颤抖很明显,且嗡嗡作响,读盘不稳定。
发生这种现象可能是光盘质量差、片基薄、光碟厚薄不均所至,或者是由于光驱的压碟转动机制松动造成的。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可在光盘背面贴一层胶布。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首先打开盖板,取下压碟机制的上压转动片,由于上压碟转轮是塑料的且有少许的磨损,加之光碟也是塑料的,所以上下压碟时碟片夹不稳,在高速旋转时会发生抖动。解决方法是找来一块麂皮或薄的绒布将其剪成小圆环,大小与上压碟轮一致,再用万能胶将其与压碟轮粘在一起即可。
3.光驱模式设置错导致不工作
Windows 98系统的兼容机、AMI-BIOS,光驱与硬盘接在IDE口的同一数据线上,使用正常。当把光驱接在IDE口的另一根数据线上时光驱无法使用。
检查此光驱的连线、跳线、驱动程序、系统设置及资源,无任何问题存在。重新启动进入CMOS设置,选择“Standard cmos setup”项,把“Pri pio”项设为“Mode 4”,再将“Sec pio”项设为缺省值“Auto”后一切恢复正常。
4.光驱自动退盘
一台光驱不能读盘,无论放进新盘旧盘“吱吱”旋转几下后,就自动将盘退出。
初步怀疑可能是光驱内部组件损坏所致。拆开光驱外盖,再拆下盖着机芯的铁皮,露出光头组件,见该光头组件很新,而且并没有明显的损坏印迹,便接上电源空载观察,光头正常循迹检索,表明光头或光驱电路部分应该没太大问题;放入一张光碟重新开机试验,同样旋转几下后便停住退盘,好像似有异物卡住,仔细观察见光驱内部组件压盘部位有一小团丝状物卡入其中,造成光盘在旋转时受阻停转,将其取出后故障消除。
5.光驱读盘时重新启动
一台计算机的光驱读盘时常会突然降速并重新启动,此时如果不退出光盘,启动进入Windows 98时又会重新启动。产生这种现象可能是以下两种原因:
⑴电源过载能力差。电源过载能力差会造成这种现象。由于光驱读盘时电机提速旋转,电流突然增大,电源过载能力差会使电源保护电路动作导致断电,断电后光驱电机逐渐降速,电源负载减轻,电源恢复供电重新启动。由于未取出光盘,进入Windows 98后系统检测到光盘,光驱又开始提速准备读盘,又重新使电源过载导致重新启动。对此可考虑换电源。
⑵冲击电流过大。光驱电机启动时冲击电流过大也可能导致此现象的产生。一般情况下,启动电流是正常工作电流的3倍以上,如果电机驱动电路性能不良,此冲击电流还可能增大。可用电流表测量光驱12V组供电电流,如光驱读盘提速时刻组电流变化超过2A,则需检查光驱的相应电路。
6.光驱无法使用
对于光驱无法使用的情况,可以从检查驱动程序及系统设置、计算机的启动信息、连线和跳线等方面进行处理。
⑴检查驱动程序及系统设置:如果光驱只是在系统中无法使用,则说明光驱本身及连接等无故障。之所以不能使用,是由软故障造成的,如没有安装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安装不正确、发生资源冲突、设置错误等。
⑵查看连线及跳线设置:检查光驱数据线与光驱的连接或与主板连接是否接反,查看光驱是否与不支持光驱使用的板卡相连接,光驱是否连接在声卡上,检查光驱电源线是否接触不良以及跳线的主、从设置是否正确。
⑶查看计算机的启动信息:在启动计算机时查看是否检测到光驱的信息。如果在启动计算机时没有检测到光驱的信息,则说明光驱存在硬故障,只能更换或维修光驱。
7.光驱无法找到
在“我的电脑”中找不到光驱:在“设备管理器”检查,发现在“硬盘控制器”中的“Primary IDE controller(dual fifo)”和“Secondary IDE controller (dual fifo)”两项前都带有问号。
关机后打开机箱,替换上其他的光驱,如果系统自动识别了旧光驱,则可将原来的光驱换上,光驱图标恢复。若没有其他光驱的可以尝试先去掉光驱的物理连接进入Windows 98后再关、开机一次,然后再连接上。由于Windows 98的自动检测光驱能力得到加强,因此光驱丢失现象相对减少,恢复也相对容易,如果还不行就只有重新安装系统了。
8.读光驱时提示“设备尚未准备好”
一台光驱使用了一年后,发现以前能读的光盘,现在绝大部分读不出了,并提示“设备尚未准备好”,如果反复再试,有时可读出一些信息。
由于该光驱能读出一些信息,说明光驱的电子、机械部分工作正常,问题可能出现在激光头组件上,导致不能很好读出光盘上的信息。拆开光驱,推动托盘,在光驱起落架上能看到一个圆形的凸透镜,即“激光头”,用软布把“激光头”清理干净。开机测试,光驱读盘能力有所增强;但效果并不理想,需要调整激头发射功率,找到调节激光强度微调电位器,往左或往右微调一下。每调一下就试几张光碟,直到满意为止。
9.找回丢失的光驱图标
一台计算机因为重装了系统后就找不到光驱,可光驱的驱动程序已正确安装。
首先检查“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硬盘控制器”中是否有黄色感叹号的选项,或者有“Stand IDE/ESDI Hard Disk Controller”的选项(ESED:增强型小设备接口)。如有,则选中并将其删除,然后单击“刷新”命令,等到系统出现“Primary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Secondary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Standard Dual PCI IDE Controller”时,即可恢复光驱图标,或者在此时再重新安装光驱。
曰常计算机维修心得(硬盘)篇
硬盘
硬盘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是存储信息的设备之一,使用率很高,其质量与功能直接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一.硬盘的维护
硬盘在使用温氏技术后,可*性大为提高;但如果不注意使用方法,也会引起故障,因此,对硬盘进行维护十分必要。
1.环境的温度和清洁条件
由于硬盘主轴电机是高速运转的部件,再加上温度是密封的,所以周围温度如果太高,热量散不出,会导致硬盘产生故障;但如果温度太低,又会影响硬盘的读写效果,因此,硬盘工作的温度最好是在20~30℃范围内。
2.防静电、磁场干忧
硬盘电路中有些大规模集成电路是MOS工艺制成的,MOS电路对静电特别敏感,易受静电感应而被击穿损坏,因此要注意防静电问题。由于人体常常带静电,在安装或拆卸、维修硬盘系统时,不要用手触摸其印制板上的焊点,当需要拆卸硬盘系统以便存储或运输时,一定要将其装入抗静电塑料袋中。
硬盘记录数据信息是*对盘片表面磁层进行磁化,如果硬盘*近强磁场,将有可能破坏磁记录,导致所记录的数据遭受破坏;因此必须注意防磁,以免丢失重要数据。在防磁的方法中,主要是不要*近音箱、喇叭、电视机这类带有强磁场的物体。
3.保护硬盘数据
由于硬盘中保存了很多重要的数据,因此要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保护。每隔一定时间对重要数据作一次备份;备份硬盘系统信息区以及CMOS设置;定期对硬盘文件碎片进行重整;利用版本较新的抗病毒软件对硬盘进行定期的病毒检测;从外来软盘上拷贝信息至硬盘时, 应先对软盘进行病毒检查,防止硬盘感染病毒。
二、硬盘常见故障解析
硬盘是计算机常见的外部存储器,其中存储了许多重要的数据,一旦出现了问题,会导致系统无法运行。
1.磁盘DOS引导扇区出错误
系统加电后无法正确引导DOS,屏幕显示如下:“M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或“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
这类故障是由于DOS引导扇区出了问题而引起的。当引导DOS时,DOS引导扇区的引导程序将从根目录的开始扇区读取目录的前两个目录项,并和数据区保留的两个DOS系统文件名相比较,看是否相同。如果其中有一个文件名不相同,就会出现上述故障现象。造成引导扇区问题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格式化磁盘时没有给出传递操作系统文件的参数“/s”;也有可能是磁盘文件目录中前两个文件名与DOS引导扇区的数据部分保留的文件名不同;或者是DOS引导扇区被计算机病毒所破坏。
2.硬盘跳线错误引起的故障
一台计算机原装硬盘只有8.4GB,想加一个40GB的硬盘,因计算机本身用的是双硬盘线,于是将40GB的硬盘线在双硬盘线的第2个接口上,接好硬盘电源。重新设置CMOS后通电,屏幕显示:“No operation system or disk error”。
由于原来的8.4GB的硬盘可以启动,用CMOS里的自动检测硬盘参数功能,发现两个硬盘一个也没有检测;当去掉40GB的硬盘后又恢复正常,于是确认是第2个硬盘的问题。拆下第2个硬盘后发现其跳线处于“Master”状态,而原装硬盘也是处于“Master”状态。由于计算机不能同时默认两个主硬盘,重新将第2个硬盘的跳线设为“Slave”状态,通电后再用CMOS检测,一切正常。
曰常计算机维修心得(显示)篇
显卡与显示器
计算机显示器接收计算机内部显卡的信号。当显示器工作不正常时,其问题可能出在显卡,也可能出现在显示器本身;但是在处理故障时,不要轻易打开显示器外壳,否则会损坏显示器。
1.显卡散热不良引起花屏
一台计算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字符混乱,显示图形则出现花屏。
出现该种现象后,首先怀疑是病毒所引起的,于是用杀毒软件杀毒,但没有发现病毒。接着怀疑是显卡原因,用另外一款显卡替换后显示正常。所以此花屏现象的原因是显卡有问题。重新换回原来的显卡,当出现字符混乱时,用手触摸显卡的主控芯片,查看是否芯片温度过高。如果显卡的主芯片温度很高,表明散热不良而影响计算机正常工作。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试着在显卡上加一块散热片,或一个小风扇即可排除故障。
2.显卡与网卡的冲突
当在一台计算机的网卡上插入BOOT-ROM芯片,计算机自检后没有提示信息“Type H to boot from Hard disk”。
出现这种现象说明BOOT-ROM芯片可能设置不正确。查看网卡设置,发现BOOT-ROM芯片地址已设置为默认的C800(网卡的BOOT-ROM芯片地址设置为C800均能正常使用)。于是怀疑写入BOOT-ROM芯片的程序不正确,使用替换法把BOOT-ROM拿到别的机器上测试能正常使用。又怀疑是BOOT-ROM芯片的地址与其他板卡的ROM地址发生了冲突,于是再用DOS 6.22的MSD程序查看保留内存的映像图,发现地址C800已被AGP显卡占用了。
把网卡的BOOT-ROM芯片地址设置为D800,重新启动后出现“Type H to boot from Hard disk”的提示信息,网卡可正常使用。
3.增加显示内存经常出现死机
自从把显卡的内存由64MB内存增加到128MB显示内存后,在使用中就经常出现画面不稳定和死机的现象。
这种故障主要是增加了显示内存,所添加的显示内存与原来的显示内存不匹配或不稳定,从而产生此现象。一般增加显示内存最好用同品牌、同型号和相同的存取速度,否则会出现因显示内存不符而引起死机的现象。
4.显示器刷新率设置错误
一台计算机当显示器的分辨率设为1024*768时,显示器的右边出现S形失真,其他三边均正常。
出现这种故障首先怀疑是显卡或显示器有问题。将它们分别安装或都安装在一台相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均正常,于是排除了显卡和显示器的问题。接着怀疑是设置有问题。当将显示器的分辨率设为800*600时显示失真现象就消失了,所以可以断定这是由显示器的刷新率引起的。再查看显示器的刷新速率,发现显示器当前分辨率下默认的刷新速率为优化。于是将分辨率设为1024*768,将刷新速率由默认的优化改为85Hz后故障现象彻底消失。
5.显示器出现细条闪烁抖动
一台计算机开机后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细条闪烁状抖动。
计算机显示器屏幕有时会出现细条闪烁状抖动,这主要是显卡或显示器的原因。解决时要从显示设备的驱动程序和分辨率上着手。有些老显卡和显示器不支持很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无论是显卡还是显示器,只要有一个分辨率和刷新率上不去就会造成屏幕闪烁或画面变形。如果设定软件选用与显卡不匹配,调用很高的分辨率或刷新率,使显卡超负荷工作就有可能烧坏显卡。解决办法是重新启动Windows 98,按“F8”键,选择“Safe Mode”进入安全模式,在桌面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在出现的窗口中将分辨率和刷新率调回适当的值,重新启动即可。
6.显示器产生黑屏
一台计算机经常出现显示器黑屏的现象。
显示器黑屏是显示器最常见的故障现象,一般来说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主要发生在启动的时侯;软件引起的故障多发生在计算机的使用中。对于黑屏现象的故障判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会分析和排除;
⑴检查显示器电源是否接好。显示器加电时都会发出“嚓”的一声响,若未接好请检查显示器电源,正常连接好后再开机使用。
⑵检查显示器电源开关是否打开。显示器屏幕前有一个电源开关按钮,查看此按钮是否打开。
⑶检查显示器亮度、对比度、显示位置旋钮是否调整在正常位置。如果显示器的亮度调节、对比度调节等被调至黑屏,也会在显示器使用时黑屏。
⑷检查显示器信号线与显卡接口接触是否良好。如未接好重新连接,最好上好螺钉。
⑸检查内存与主板接触是否良好。如果内存与主板接触不良,也可能出现黑屏。
⑹检查CPU是否超频使用。如果是CPU超频使用导致黑屏,则把CPU调回原频。
⑺检查驱动器信号线连接是否正常。如果驱动器信号线接反,也可能出现黑屏,须重新正确连接驱动器的信号线。
⑻如果显示器在使用中出现黑屏,首先要查看系统是否设置使用了屏幕保护程序。如果是,去掉屏幕保护设置即可。其次要查看系统是否设置使用了节电功能,如果设置了节电功能,可按照提示去掉节电设置即可。
⑼检查显卡与主板接触是否良好。如果显卡与主板接触不良,只要拔下显卡重新插紧即可。
(10)检查扩充显示内存插接是否正常。如果扩充显示内存插接不正常,也可能出现黑屏,须重新插好扩充显示内存。
(11)检查显示器内所使用的保险丝是否熔断。如果保险丝熔断,更换相同规格大小的保险丝即可。
(12)如果其他一切都正常,可能是显卡出现了故障,需要更换一块显卡。
7.显示器图像模糊不清
一台计算机开机后出现图像模糊不清的现象。
显示的内容模糊不清说明显像管聚焦不好。造成聚集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显像管衰老、阳极高压过低,或是Focus电压不正确。处理这种故障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检查显像管是否衰老。对于一般维修者来说,由于缺乏专用的仪器设备,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具体的作法是:将显像管亮度电位器开至最大,给显示器加电并观察光栅情况。如果光栅显现所用的时间较长且亮度不足,则说明显像管衰老;如果光栅显现的时间正常,则说明显像管没有衰老。有时显像管轻微漏气或极间打火也会造成聚集不好。对于显像管漏气的检查可观察显像管管颈部分,当发现显像管管颈有“充雾”现象,则说明显像管漏气。
⑵测量阳极高压,给显示器加电时注意听偏转线圈有无明显的高压充电声。若有,一般高压不会有多大问题;若没有,则说明显示器没有高压或高压不足。或者给显示器加电后用手轻轻触摸荧屏,看有无“啪啪”的静电放电声。若有,则说明电压基本正常;若没有或放电不明显,则说明显示器没有高压或高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