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小王、小李和小张,我们知道他们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教师,并且我们还知道:小张比教师的年龄大;小王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小李年龄小。由此可知( )。
A.小王是律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教师
B.小王是医生,小李是教师,小张是律师
C.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律师,小张是医生
D.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律师
2.“并非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与这一判断等值的是( )。
A.不上大学就不能成才 B.不上大学但也能成才
C.如果上大学,就能成才 D.并非如果不成才就是没上大学
3.四户人家排成一行,已知a家在b家的隔壁,a家与d家不相邻,如果d家与c家也不相邻,那么c家的隔壁应是( )。
A.a家 B.b家 C.d家 D.无法判断
4.如果甲和乙考试都没有及格的话,那么丙就一定及格了。
上述前提再增加以下( )项,就可以推出“甲考试及格了”的结论。
A.丙及格了 B.乙和丙都没有及格
C.丙没有及格 D.乙和丙都及格了
5.有人总结比尔•盖茨和戴尔的传奇经历后,发现他们成功的秘诀都是大学中途辍学。则此人认为辍学与成功之间的关系为( )。
A.辍学导致成功 B.辍学可能成功
C.不辍学不能成功 D.不辍学可能成功
6.“凡外出采访的记者都是可以优先买票的”,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不是外出采访的记者不可以优先买票
B.优先买票的都是外出采访的记者
C.他优先买票,所以他是外出采访的记者
D.他是外出采访的记者,所以可优先买票
7.经过破译敌人的密码,已经知道“香蕉苹果大鸭梨”的意思是“星期三秘密进攻”,“苹果甘蔗水蜜桃”的意思是“执行秘密计划”,“广柑香蕉西红柿”的意思是“星期三的胜利属于我们”,那么“大鸭梨”的意思是( )。
A.秘密 B.星期三 C.进攻 D.执行
8.某地区有两个出租车公司甲和乙,他们推出的出租车的颜色分别是蓝色和红色。经调查发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出租车中有70%是红色的,只有30%是蓝色的;红色出租车发生车祸的平均概率是4%,而蓝色则为6%。现在,该区发生了一起出租车车祸。则( )。
A.与红色出租车相比,出车祸的更有可能是蓝色出租车
B.与蓝色出租车相比,出车祸的更有可能是红色出租车
C.两种颜色的出租车出车祸的概率是一样的,均为50%
D.无法比较
9.四个人在议论一位作家的年龄。甲说:“她不会超过35岁。”乙说:“她不超过40岁。”丙说:“她的岁数在50以下。”丁说:“她绝对在40岁以上。”实际上只有一个人说对了。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说的对 B.她的年龄在45~50岁之间
C.她的年龄在50岁以下 D.丁说的对
10.有四个外表看起来没有分别的小球,它们的重量可能各有不同。取一个天平,将甲、乙作为一组,丙、丁为另一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天平是基本平衡的。将乙和丁对调一下,甲、丁一边明显地要比乙、丙一边重很多。可奇怪的是,我们在天平一边放上甲、丙,而另一边刚放上乙,还没有来得及放上丁时,天平就压向了乙一边。
则这四个球由重到轻的顺序是( )。
A.乙、丁、甲、丙 B.丁、乙、丙、甲
C.乙、甲、丁、丙 D.丁、乙、甲、丙
11.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不满,不仅产生于领导的作为和业绩,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领导的期望值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因此,如果竞选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竞选者在竞选过程中一味向群众许愿、夸海口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
从以上议论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只要群众对领导的期望值足够低,即使这个领导在职期间无所作为,群众也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B.只要领导的作为和业绩出色,群众就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C.由于群众的期望值高,尽管领导的工作成绩优秀,群众的不满情绪仍可能存在
D.聪明的领导竞选者在竞选时不应向群众承诺什么
上答案
1.关于小王、小李和小张,我们知道他们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教师,并且我们还知道:小张比教师的年龄大;小王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小李年龄小。由此可知( )。 A.小王是律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教师 B.小王是医生,小李是教师,小张是律师 C.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律师,小张是医生 D.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律师 【答案】C。解析:考查分析推理。由“小王和医生不同岁”和“医生比小李年龄小”,故小王和小李均不是医生,则医生只能是小张,应选C。 2.“并非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与这一判断等值的是( )。 A.不上大学就不能成才 B.不上大学但也能成才 C.如果上大学,就能成才 D.并非如果不成才就是没上大学 【答案】B。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并非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的负命题,即等值于“不上大学也能成才”,故选B。 3.四户人家排成一行,已知a家在b家的隔壁,a家与d家不相邻,如果d家与c家也不相邻,那么c家的隔壁应是( )。 A.a家 B.b家 C.d家 D.无法判断 【答案】A。解析:考查分析推理。因为d家与a家和c家都不相邻,则d家一定在一行的第一家或第四家,且和b家相邻,则b家和a家、d家相邻,c家只和a家相邻。 4.如果甲和乙考试都没有及格的话,那么丙就一定及格了。 上述前提再增加以下( )项,就可以推出“甲考试及格了”的结论。 A.丙及格了 B.乙和丙都没有及格 C.丙没有及格 D.乙和丙都及格了 【答案】B。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甲和乙考试都没有及格”是“丙及格”的充分条件。要得到“甲考试及格”的结论,首先要否定“丙及格”,即“丙没有及格”,可以推出“甲或乙考试及格”;要在相容选言命题“甲或乙考试及格”中推得“甲考试及格”,则需否定另一分支,即“乙考试不及格”,则所求前提条件就是“乙和丙都没有及格”。 5.有人总结比尔·盖茨和戴尔的传奇经历后,发现他们成功的秘诀都是大学中途辍学。则此人认为辍学与成功之间的关系为( )。 A.辍学导致成功 B.辍学可能成功 C.不辍学不能成功 D.不辍学可能成功 【答案】A。解析:此人认为,比尔·盖茨和戴尔的成功秘诀就是大学中途辍学,即辍学导致成功。 6.“凡外出采访的记者都是可以优先买票的”,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不是外出采访的记者不可以优先买票 B.优先买票的都是外出采访的记者 C.他优先买票,所以他是外出采访的记者 D.他是外出采访的记者,所以可优先买票 【答案】D。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分析“凡外出采访的记者都是可以优先买票的”可以看成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根据其有效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可以确定D是正确答案。
7.经过破译敌人的密码,已经知道“香蕉苹果大鸭梨”的意思是“星期三秘密进攻”,“苹果甘蔗水蜜桃”的意思是“执行秘密计划”,“广柑香蕉西红柿”的意思是“星期三的胜利属于我们”,那么“大鸭梨”的意思是( )。 A.秘密 B.星期三 C.进攻 D.执行 【答案】C。解析:考查分析推理。求同法解题。“香蕉苹果大鸭梨”和“苹果甘蔗水蜜桃”相同的元素就是“苹果”,它们表达的意思中的相同因素就是“秘密”,则“苹果”=“秘密”;同理可以得到“香蕉”=“星期三”,则“大鸭梨”=“进攻”。 8.某地区有两个出租车公司甲和乙,他们推出的出租车的颜色分别是蓝色和红色。经调查发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出租车中有70%是红色的,只有30%是蓝色的;红色出租车发生车祸的平均概率是4%,而蓝色则为6%。现在,该区发生了一起出租车车祸。则( )。 A.与红色出租车相比,出车祸的更有可能是蓝色出租车 B.与蓝色出租车相比,出车祸的更有可能是红色出租车 C.两种颜色的出租车出车祸的概率是一样的,均为50% D.无法比较 【答案】B。解析:一辆车是红色出租车且发生车祸的概率是70%×4%=2.8%,一辆车是蓝色出租车且发生车祸的概率是30%×6%=1.8%,则出车祸的更可能是红色出租车。 9.四个人在议论一位作家的年龄。甲说:“她不会超过35岁。”乙说:“她不超过40岁。”丙说:“她的岁数在50以下。”丁说:“她绝对在40岁以上。”实际上只有一个人说对了。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说的对 B.她的年龄在45~50岁之间 C.她的年龄在50岁以下 D.丁说的对 【答案】D。解析:考查直言命题推理。乙的说法和丁的说法是矛盾的,两个说法必有一真一假,故甲和丙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即作家的年龄一定不在50岁以下,而是大于等于50岁,丁说对了。 10.有四个外表看起来没有分别的小球,它们的重量可能各有不同。取一个天平,将甲、乙作为一组,丙、丁为另一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天平是基本平衡的。将乙和丁对调一下,甲、丁一边明显地要比乙、丙一边重很多。可奇怪的是,我们在天平一边放上甲、丙,而另一边刚放上乙,还没有来得及放上丁时,天平就压向了乙一边。 则这四个球由重到轻的顺序是( )。 A.乙、丁、甲、丙 B.丁、乙、丙、甲 C.乙、甲、丁、丙 D.丁、乙、甲、丙 【答案】D。解析:考查分析推理。从题目中可以得到,甲+乙=丙+丁,甲+丁>乙+丙,甲+丙<乙,由前两个式子可以得到丁>乙,甲>丙,再由甲+丙<乙,则乙>甲,即丁>乙>甲>丙。 11.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不满,不仅产生于领导的作为和业绩,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领导的期望值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因此,如果竞选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竞选者在竞选过程中一味向群众许愿、夸海口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 从以上议论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只要群众对领导的期望值足够低,即使这个领导在职期间无所作为,群众也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B.只要领导的作为和业绩出色,群众就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C.由于群众的期望值高,尽管领导的工作成绩优秀,群众的不满情绪仍可能存在 D.聪明的领导竞选者在竞选时不应向群众承诺什么 【答案】C。解析:“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不满,不仅产生于领导的作为和业绩,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领导的期望值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这说明要群众对领导干部满意,就必须做到:①良好的作为和业绩;②领导的实际表现与群众的期望没有差距。选项AB分别只强调一方面,错误;选项D明显错误。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