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六月了,家驹离开我们已有17个年头,如此漫长的岁月,现已仿佛像流水,我不知道,代替你,会是谁。
曾经的愤怒磨成了麻木,以往的冲劲化作平静,过去的梦想变成了回想…
文字只是纪念的一种形式,事实上,那些音乐一直未曾从生活中消失,又何须纪念。然而人确是的的确确的不在了,随着消失的还有那天真的笑容和悲沧的高呼。肉体回归了,精神却得以长存,从央视到KTV酒吧,从各大音乐网站到街头小巷,他的歌声依然飘荡。
Beyond之所以被称为华人乐坛第一乐队,不单单是因为影响力这方面,他们本身的实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正如家驹在《光辉岁月》的写的歌词一样“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他们的曲风也是千变万化,不拘于固定的形式。
他们所涉及的风格有后朋克、新浪潮、华丽摇滚、艺术摇滚、前卫摇滚、民谣、硬摇滚、金属、弗拉明戈、新古典主义、流行摇滚、雷鬼、蓝调、Grunge、合成器流行乐、Funk、迷幻、融合爵士、Big-Beat、氛围音乐、英伦摇滚、说唱等。
我认为Beyond最大的成就,是把思想性跟流行性非常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恐怕连家驹自己也没有想到,尽管他们努力想尝试各种风格,并且一直标榜自己是摇滚乐队,到头来却成了艺术和通俗的桥梁。
正因为这座桥梁,为我们打开了音乐的大门。就像纯音乐《The other door》里面所描绘的那样,音乐本应该绚烂多彩,一味的翻唱,一味的模仿并不是音乐的最终目的,音乐也要与时俱进,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能让听众产生共鸣。于是,《真的爱你》成了歌颂母爱最直白的歌,《大地》间接的阐述了大陆台湾不可分割的深情,《情人》成了情歌经典,《长城》用悲壮讲述了它的另一阴暗面,《Amani》灌输和平与爱,《冷雨夜》演绎了一段异常精彩的BASS独奏,《声音》告诉我们如何区分噪音跟乐音,《午夜怨曲》成就了怨曲的铿锵,《海阔天空》也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峰……
如果单一的把这些歌曲全部制作成后朋克,或者重金属,或者艺术摇滚,又或者做成DJ舞曲,恐怕不止是原意要被扭曲,连听众亦会不知所措。
Beyond的精明就在于什么意境的歌,配上什么风格的编曲,不拘于摇滚这一特定的范畴,才能写出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作品。因为音乐是没有界限的,并不是说只有古典交响乐才是音乐,流行音乐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事实上,流行音乐之所以这么盛行,这和它本身的通俗易懂是分不开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贵族,都可以去音乐厅欣赏意大利歌剧。
Beyond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将艺术的东西通俗化,将流行的东西经典化。怎样的流行音乐可以历经20多年而不衰,又有怎样的古典音乐可以被大众传唱呢?
歌曲总是伴随着歌词出现,歌词是歌曲的直接表达形式。大多数人并不明白一首曲子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比如叫我听贝多芬,不看曲名的话我能知道哪首是写给爱丽丝的?歌词的附属,让音乐更加贴近生活。一首《长城》,气势磅礴,很符合这一雄伟建筑。细看歌词,字里行间充满了贫苦大众对统治者的控诉。“迷信的村庄,神秘的中央,还有昨天的战场,皇帝的新衣,热血的缨枪,谁却甘心流连塞上。”百姓是胆小愚昧迷信的,统治者是高高在上的,但是皇帝的财富却是用百姓的热血换来的。“堵住耳朵,以为从此不再听到在呼喊的人”“堵住眼睛,以为从此不再看到战斗的伤痕。”堵住了自己的眼睛耳朵,就以为百姓都是瞎子聋子了。“前世的沧桑”变成了“后世的风光”,可怜无数孟姜女,每到夜晚泪独流。如果《长城》是大陆人创作的,那毫无疑问是一首歌功颂德的作品,但是beyond的《长城》是悲壮的,是为最底层最受压迫欺负的苦难百姓所作。
有人说,他们只是歌词写的有意义,比较积极向上。诚然,歌词是现代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你听过《Dead Romance》之后就不会那么想了,这首纯音乐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唱词,但却能让听者跟着作者一起哀伤,一起体会浪漫逝去后空虚难过的心情。你一定听过华仔领衔的抗震救灾歌曲《承诺》,这首歌的歌词是华仔自己填的,而曲调正是beyond的《海阔天空》。如果他们只是歌词有意义,那么台湾组合SHE在翻唱他们的粤语作品《情人》的时候就不会引起台下众多歌迷的共鸣,这种共鸣甚至超过了SHE唱她们自己的歌时的效果。
有人说,他们的演奏技巧并不算出神入化。说这种话的,我想本身是会乐器的,并且对吉他很有研究,快速的音阶技术,双手点弦技术,摇把技术,左手泛音技术,金属扫弦技术,高把位的快速SOLO技术等等这些东西都有很高的认知。如果单比速度准确度,无论是弹奏吉他也好,贝斯也好,或者打架子鼓也罢,他们在中国都不一定算第一,更不用说在国际上了。如果你仔细看过他们的演唱会,你就会发现,他们在演唱会上所弹奏的跟专辑里面的伴奏是不一样的,他们每场演唱会都是一次现场的全新演绎。比如96演唱会,黄贯中在《太空》中就插入了一段吉他SOLO,黄家强在《醒你》前加入了一段BASS的前奏,还有叶世荣也在《金属狂人》后添上了一段爵士鼓的续奏。其中91演唱会中黄家强在《冷雨夜》的BASS间奏,被称为世界三大BASS独奏之一。音乐是灵魂的声音表现形式,在技巧上无所谓形的快慢,而在乎神的传韵,如果非要用速度弹出一堆不像音乐的音乐,这种技巧并不能称为技巧。
有人说他们不够摇滚,是的,如果噪音加呐喊才算摇滚,那么他们确实不够摇滚。只是,现在摇滚的定义非常广泛,长头发、皮夹克、破了洞的牛仔裤……也是,也不是; 吉他、贝司、鼓……也是,也不是; 猫王、The Beatles、Bob Dylan、Nirvana……也是,也不是;年轻的自由、荷尔蒙的冲动、离经叛道……也是,也不是;节奏、歌词、旋律、梦想、真实、感觉、狂野、信仰、力量、愤怒……也是,也不是;…… 其实这些相关的联想只是一些表相,对于真正的摇滚文化,对于遮藏在这些“皮相”之下的“核”,你是否有兴趣去了解呢?从最纯粹的形式来讲,所谓摇滚,就是三和弦加强硬持续的鼓点加上口的旋律。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也正因为如此,摇滚乐才有别于一般流行音乐(Pop Music)。真正的摇滚文化至少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缩微的全貌:嬉皮文化、艺术摇滚、朋克乐、先锋音乐、重金属等。而beyond的摇滚,则可以称为流行摇滚,因为他们把摇滚的东西做成了非常大众化,适合各级别欣赏能力的人欣赏的作品。
有人说,他们的歌曲还是那些经典的好听,比如《真的爱你》《光辉岁月》。家驹说,这些歌曲,他想写多少就能写多少,其实他自己更偏爱80年代创作的歌曲。但是广大听众不认为,广大歌迷不认同,他们叹息“可惜,我们的故乡,放不下我们的理想”。
于是他们漂洋过海远赴日本,台湾的歌迷甚至还恳求他们去台湾,要他们把台湾当成他们的故乡。但是,他们到了日本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驹去世了。那个时候才93年,中国开始有思想有判断能力的80年代的生力军这时候才10岁左右,他们尚不能鉴赏音乐,而中国的音乐巨子已经离开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损失,音乐界的损失,全中国的损失。
有些人只认同4人时代的beyond,对三个人的beyond 无法接受,甚至认为他们的歌曲不如4人时代的好。这应该是人的一种惯性,就像你看完一部连续剧,当它的续集少了一个男主角的时候,你会有种若有所失的感觉。BEYOND80中期4人时代起初的风格是ART ROCK,非常讲究编曲,而且曲子很抽象化,主题变化较多,技术运用也比较刁钻.后来BEYOND成为正式职业歌手,风格开始转变大众化流行摇滚,家驹的作品非常的流行,锐耳.吸引大量的听众.BEYOND后期3子时代还是属于流行摇滚,但风格有了较大的转变.从<二楼后座>到<Good Time>,3子更多的融入了许多电子与迷幻的色彩,从创作角度出发,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有更大的挑战性,更大胆的尝试.而且有的东西是家驹时代所没有的.每个人都能作曲,编曲,能独当一面,可以说,他们更像是3个音乐人.BEYOND无论是4子时代还是3子时代,都是BEYOND乐队,不会改变.若硬要说他们是两支不同的乐队,那只能说是前后的风格不同了,BEYOND前期的音乐流行,锐耳,而后期的BEYOND更加硬朗,更加自由的尝试他们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值得肯定的是,不管4子还是3子,都没有放弃BEYOND音乐之梦,都保留了黄家驹不死摇滚精神.总的一句话,4人时代的beyond因为受商业因素的束缚,更多的妥协倾向音乐的流行因素,这也是他们去日本发展的原因,因为中国市场实在是太糟糕了,3人时代的beyond则打开了这种束缚,他们的作品更原汁原味,发挥无极限。4人时代的作品适合传唱,3人时代的则更适合欣赏。
以下是国内外知名人士对他们的评价
戴军(歌手/主持人):喜欢他们就是纪念自己。
对BEYOND的评价:
BEYOND不是一个乐队,而是一个象征,象征着我们的岁月,也象征着香港歌坛。而且,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三个人的BEYOND也很棒,他们每个人都非常有个性也很有个人魅力,音乐也好,只是活着的人永远无法和死去的人做比较,这对他们不公平。
Funky木吉觉(日本音乐人):解散?家驹不同意!
对BEYOND的评价:
BEYOND的音乐至今对中国做乐队的后辈影响都非常大,我接触过很多乐队,都是听BEYOND长大的,我觉得他们就是中国的甲壳虫乐队。前两个月,我去香港看BEYOND的告别演唱会,看完后,我对他们说,这是你们这些年来演出最摇滚的一次。
赵明义(黑豹乐队鼓手):尊重他们的决定。
对BEYOND的评价:
BEYOND是一支非常了不起的乐队,很多人喜欢他们的音乐,更欣赏他们的精神。 1991年的时候,黑豹最初到香港发展,和BEYOND签的是同一家经纪公司,所以我们已经是10多年的朋友了。BEYOND从来不介意人们争论他们算不算摇滚,但是我觉得他们是最摇滚的,尤其是个性。记得那时候每年BEYOND都会在香港歌坛年终的颁奖典礼上拿奖,但他们对此非常不以为意。我就看到过一次,他们领奖下台之后,在后台就拿一支球棒把奖杯打得粉碎,当时给我的印象非常震撼!
满江(歌手/词曲作者):好歌永远在。
对BEYOND的评价:
能把流行性和思想性结合得那么好的乐队,至今没有第二个。
李静(主持人):BEYOND不会消失。
对BEYOND的评价:
通过这次做节目,我发现BEYOND三个人特别有教养,他们是我们做这么多节目,惟一对普通工作人员说谢谢的嘉宾。我觉得他们特别可爱。
何炅(主持人/歌手):解散是音乐理想的损失
对BEYOND的评价:
BEYOND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乐队,不止是因为旋律和唱腔,更因为骨气和精神。
汪峰(摇滚歌手):他们已经留下很多
对BEYOND的评价:
首先,他们22年来的坚持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第二,他们的音乐能够传唱这么久,这本身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刘卓辉(著名词作者):天妒的天才。
对BEYOND的评价:
去了趟非洲回来就能写出《光辉岁月》和《AMANI》这么好的歌曲,除了天才,还能说什么。
罗大佑:香港没有真正的音乐人,除了黄家驹。
对BEYOND的评价:不会再出一个黄家驹了,这样的人降临人世本来就是奇迹,上帝让黄家驹下凡,但是凡人没有珍惜他,反而谩骂他,诅咒他,结果,上帝把黄家驹收回了。上帝不会再派一个音乐天使下凡的。
崔健 (中国摇滚之父):他们的音乐有诗意。
对BEYOND的评价:他们开了告别音乐会,非常遗憾,但是更遗憾的是在此之前他们的主唱黄家驹的离去。我听过他们的音乐,比较严肃,有诗意,我非常尊重他们对摇滚的态度。
郑钧 (摇滚歌手):BEYOND是香港乐坛的活化石。
对BEYOND的评价: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港台音乐是商品社会环境下打造出来的商业音乐,没有太多内涵。但是通过接触BEYOND的作品,以及后来和黄贯中一起合作演唱这首《大地》,我觉得我以前的这些想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当时为了录制《大地》,我专程飞去香港,和BEYOND有了面对面的接触。他们有自己的音乐理想,非常有才华,黄贯中是一个非常有热情,也特别孩子气的人。在香港那样一个商业至上的环境当中,BEYOND可以20年来始终如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并始终为之奋斗,可以说是港台乐坛的一颗活化石。
谢霆锋(摇滚歌手、流行歌手):我要延续黄家驹的摇滚音乐!
对BEYOND的评价:因为黄家驹,因为听了他的《不可一世》和《光辉岁月》,我开始学音乐,学吉他。 (家驹更是谢霆锋的偶像,而BEYOND则是谢霆锋最喜欢的乐队。)
臧天朔:我非常赞赏BEYOND精神!
对BEYOND的评价:在港澳台的各种音乐当中,BEYOND的个人色彩非常浓厚。摇滚乐一直不是主流音乐,这么多年他们能够坚持下来已经很不错了。BEYOND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内地的摇滚乐队好好借鉴。
常宽: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1992年和BEYOND在香港海洋公园的“万事发”音乐节,当时天降大雨,所有演员中只有BEYOND是真弹真唱。
对BEYOND的评价:那时候BEYOND的歌迷很多,我们的现场气氛也不错,谁知道演出结束后不久,我回到北京就听说了黄家驹在日本出了意外,我很欣赏黄家驹的才华,这么一位天才离开是华语歌坛的巨大损失。
陈羽凡:无论什么时候提起BEYOND,提起黄家驹这个名字,我都会觉得心痛。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真的想和黄家驹能有一个合作,因为他是在香港那个乐坛气氛里面独树一帜的。
水木年华:BEYOND的音乐影响了几代人,我们上学的时候偶像是BEYOND,我们很喜爱他们的歌。1993年是我们最伤心的一年,因为我们的偶像黄家驹离我们远去,当我们听到BEYOND要解散的消息时很心痛。家驹当时的创作条件很艰苦,只能工作一年取得一点经验和经济基础来创作音乐,我们很钦佩。2003年,在首都体育场,“BEYOND二十年”北京演唱会,全场观众一起用粤语从头唱到尾,我相信这是任何一个台湾歌手、香港歌手都做不到的。很多歌手靠很高的曝光率维持人气,而BEYOND在二十年后杀回北京,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足以证明他们的魅力。
五月天:BEYOND是我们非常喜欢的乐队。他们的专辑里边其实很少有那种让你会觉得他会很愤怒的一些事情,他们在讲他们人生当中的一些感想,一些新的,以及未来的梦想,其实我们觉得要做摇滚音乐,不一定要用呐喊的态度,你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这是我们最欣赏BEYOND的一点。
信乐团:BEYOND能够在乐团驰骋这么多年,太不容易了。即便黄家驹发生意外,去世了,其他成员依然能把BEYOND的名号保持、发挥得很好,这种精神太不容易了,BEYOND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其实,乐团与乐团之间音乐本身的差别并不是很大,而摇滚乐也是这样。所以我们一致认为,没有什么比蕴含在其中的精神最重要。我们从小就玩摇滚乐,没有摇滚乐就没有我们,所以我们有坚定的摇滚使命感。我们也要像BEYOND那样,每一年都能够持续不断地发专辑,而且用专辑贯穿我们的理念。
曹格:黄家驹真的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仅是一个歌手,更是一位诗人,他这么早离开实在是太过可惜了,而且BEYOND在我心目中就是华人世界的Beatles!
Beyond解散多年了,虽然他们各自发展也有不少好的作品,甚至有些作品第一次听就给了我几年中未有过的震撼。可我总怀念4个人的演出,怀念那充满激情和欢乐的演唱。
习惯上,喜欢将Beyond的歌迷分为真歌迷和伪迷,真歌迷注重技术和细节上的东西,而伪迷则更喜欢流行性的东西。真迷也罢,伪迷也罢,都是喜欢同一支乐队,喜欢同一群人。音乐本没有明确的界限,又何必区分一首歌够不够艺术,变的只是人的心境而已。
20岁时,唱《喜欢你》,唱的是一种韵律,一种悦耳。30岁了,再唱《喜欢你》,感受到的则是一份纯真,一份真情。没有人再能写出《喜欢你》了,不是因为家驹走了,而是因为世道变了,当爱已不再单单是爱,心里如何能保持纯真的存在。
beyond本意为:在那边;超越
因为将其冠到了一支乐队上,也因为乐队成员的发扬光大
这个词,现在的意思是:
勇于开拓的思想;超然的生活态度;不死的进取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