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殇鑫 于 2010-5-30 11:12 编辑
承 受
殇 鑫
君子曰:“承天地之精华,受日月之苍茫,故名‘承受’。承而不受,则不知其祸;受而不承,则不知其福,此二者缺一则枉生于世矣!”
世之众人,其皆出于天地也。何为“天地”?或曰:“九天之上然则为天,黄泉之上然则为地。”或曰:“仙神之众矣。”其实不然观其句读,思其根源,或谓然叹曰:“此‘天地’莫不其父母耶,吾岂可忘矣!”吾与彼皆生与“天地”,受之精华,存于天地之间也,此乃承受之‘承’,为众生于世之首‘承’也。世间生灵万物,必经此承也,然则之后,或承或受,此非吾凡人所能知也。
或曰:“承与不承,受或不受,非吾所愿也,此乃天命也。吾命如此,莫敢违也,岂可逆之。”呜呼哀哉,言此者,必当险衅、闵凶之人,或志不能达,或家有不幸。此皆受过于承也,岂可怨命也天,此愚者所以为之。
古之众人,命运多舛者,十之八九,然其承常人之所不忍,受常人之所不受,而后成常人不世之功,此圣贤者也,却万中无一矣,何为?
故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成大事者,必先受难于其身,而后承其功于世矣。承与受,其皆见于此乎,承受万千磨难,乃常人之不及也,承受之,则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不受,则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故承且受者,万中无一,承而不受者,宜乎众矣。
世间万物,无不存于天地间,承受万千之祸福,此乃千万年不变之数,何不承日月之几何,受天地之无穷,然则笑傲天地于足下,何其快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