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卡的同学注意之六
转《网上银行安全篇》网上银行通常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保障您的账户信息及资金的安全。网上用户遭遇欺诈的概率很低。但您仍要警惕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钓鱼”、木马病毒等手段盗取银行账户信息,从事不法行为。
专家提醒
使用网上银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登录正确的网上银行网站。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银行网站地址进入网站页面,并将该网址添加至您的收藏夹,方便下次使用。不要通过其它网站链接访问网银网站。如果发现仿冒银行网站,请立即向银行举报。
查看安全锁。使用个人网上银行服务时,请您留意IE 浏览器右下角状态栏上显示的图案,这个标志表明您的交易受到加密措施的保护。
不轻易透露账号和密码。不要向任何人透露账号、密码信息,不要相信任何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索要账号和密码的行为。已经向不明人员或网站提供账号及密码的持卡人,请立即通过网上银行或柜面服务修改密码,或通过发卡银行客户服务电话申请密码挂失。
尽可能不要在公共场所(如网吧)使用网上银行;完成网银业务或中途离开时,要及时退出网银页面。
设置复杂的密码作为单独的网上银行密码。不采用简单数字排列、生日、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家庭住址门牌号、邮编号等有关个人信息的数字作为密码。将您的网上银行密码与其它用途的密码区分开,不要采用同一密码。
定期查询账户余额和明细。如果发现异常交易或账务差错,应及时与银行联系,避免损失。
确保您的电脑安全。在您的电脑上设置复杂的开机密码,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防范您的电脑受到恶意攻击或病毒的侵害。
访问您的发卡银行网上银行网站。您可以获取到最新的网上银行安全常识。
相关案例
假冒三大银行网站频现 消费留神网络陷阱
随着春节消费高峰期临近,使用网上银行、网络购物的人们越来越多,可网上先后出现了假冒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网站。“网络钓鱼(Phishing)”作为一种网络诈骗手段近来愈演愈烈,公安部一年来侦破的与网络钓鱼有关的案件就达1000多起。假冒银行网站就是“网络钓鱼”的一项重要手法。2007年,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大银行的网站都曾发现过假冒网站,其中仅农行网站2007年就曾发现过17个假冒网站和6种可疑邮件。
三大银行连续出现假冒网站
习惯使用网上银行业务的市民最近可要小心了,网上先后出现了假冒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网站,这些冒牌网站的共同特点是网址及页面均与真网站相似。如假冒中国银行的域名是www.bank-off-china.com,比中国银行的网站www.bank-of-china.com多一个英文字母“f”;假冒的中国工商银行网站域名是www.1cbc.com.cn,与中国工商银行网站www.icbc.com.cn只是“1”和“i”一字之差;而假冒中国农业银行域名是www.965555.com,与中国农业银行网站www.95599.com也较为相近。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试图骗取该行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市民一旦输入了账号及密码,用户的资料就会落入网贼的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
尽管这几个假冒网站已全被关闭,但由于制作一个新的假冒网站的技术及成本要求不高,所以假冒银行网站恐怕还会再出现,因此市民需要多加防备。
上假网站造成损失银行不赔偿
上假网站,钱没了,银行是不是该赔呢?对于客户因此遭受的损失,目前还没有银行进行赔偿的先例。本市渤海律师事务所赵明勋律师认为,按现行法律所采用的过错责任原则,银行有过错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在虚拟化的网络银行业务中,这些证据都由银行一方控制,而且电子信息易被删除、修改,因此客户要想获得有效的证据几乎不可能。按照现行法律,如果客户不能够证明其损失是由于银行的内部原因造成的,或者由于网络银行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而导致存款损失,则客户将为银行的过错而承担损失。
五种常见“网络钓鱼”手法
手法一:
诈骗分子以垃圾邮件的形式大量发送欺诈性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或是以各种紧迫的理由要求收件人登录某网页提交用户名、密码、身份证号、信用卡号等信息,继而盗窃用户资金。
手法二:
犯罪分子建立起域名和网页内容都与真正网上银行系统、网上证券交易平台极为相似的网站,引诱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而通过真正的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系统或者伪造银行储蓄卡、证券交易卡盗窃资金。
手法三:
此类犯罪活动往往是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或是在比较知名、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上发布虚假的商品销售信息,犯罪分子在收到受害人的购物汇款后就会销声匿迹。
手法四:
木马制作者通过发送邮件或在网站中隐藏木马等方式大肆传播木马程序,当感染木马的用户进行网上交易时,木马程序即以键盘记录的方式获取用户账号和密码,并发送到指定邮箱,用户资金将受到严重威胁。
手法五:
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用户贪图方便设置弱口令的漏洞,对银行卡密码进行破解。
广大用户如发现网上诈骗、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可向公安部网络违法案件举报中心www.cyberpolice.cn/进行举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