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09 发表于 2009-8-21 05:05

战争片,究竟想教育我们什么?

我对日本的憎恨,源于那些战争片。那时候,仇恨便在童年的阴影下滋生。有时候,我巴不得战争再次爆发,便可扛着钢枪,冲在前线,与鬼子厮杀。我不怕战争,因为电视上,我们最后总是会胜利。因为会胜利,我们便不再害怕。
后来,读了小学。关于战争中的画面再次映在我的脑海。像《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等画面,让我对他们肃然起敬,同时仇恨也在内心茁壮。因为仇恨的茁壮,我们就更加渴望战争的爆发。那年代,我们总是指责国家过于软弱,在处理与别国的摩擦中,总是不敢大打出手。我们害怕他们?不,我们不害怕。随着国家的强大,“胜利”似乎永远属于我们中国。
直到上了中学,我的知识面广了。在一次翻阅书籍的时候,一篇《空中骑兵》吸引了我的眼球。那篇文章撼动了我的心灵,使“仇恨”在心灵的大地上枯萎。也正是那篇文章,让我对战争的思考回到理性上。
中国很少有文章是像它那样,对战争带来的灾难进行剖析。在传统的电影里面,我们丑化日本人来娱乐大众,我们树立民族英雄来鼓舞大众...我们似乎忘记了战争的丑陋,似乎早已经忘记它将带走我们亲人的那种伤痛。
无独有偶,今年我在《读者》第441期里面也读到一篇很类似的文章,叫《杰西的战争》。文中的主人公同样迫于战争的压力,向亲人开枪。他们成为了杀人的机器,他们不仅杀了不认识的人,也无奈地杀了自己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当然,他们也杀了自己。
与中国电影很不同的是,外国的战争电影素材更喜欢描写战争的残酷。像《偷袭珍珠港》,导演把和平前夕的快乐与战争带来的哭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祥和与杀缪就在一秒的差距,它让我们看到赤裸裸的死亡的一面。另外还有一部叫《光荣岁月》,主人公经历漫长而残酷的激战中,当所有的战友都倒下后,当友情离去后,他终于等到了盟军。当我们还在沉醉在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的时候,当那场战争刚刚结束后,导演立刻把那位主人公拉回现代。回到这个我们在快乐生活在阳光的底下,回到到处都是食物,到处都是汽车的现代。原来今天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如今我已经不再看中国的战争片了,因为我看不明白!我不明白为什么那年代饿得皮包骨的战士在现代的电影里面是如此强壮,那年代3个中国战士才可以对付一个日本鬼子,而今天的电影里面,中国战士人手一把砍刀,连连砍掉不少日本鬼子的头颅。我不明白为什么那年代几个人共用的射程超短的小米加步枪,而在今天的电影里面,中国战士人手一把冲锋枪英勇杀敌。我看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了!
今天打开电视,战争片疯狂在播放,仇恨依然在疯狂蔓延。中国的战争片,究竟想教育我们什么?

绝版蛋挞 发表于 2009-8-21 08:06

拿着血的教训,叫广大民众要思想醒觉。然后上层就继续腐败落去。
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本质毛病.从封建时代开始.思想醒觉先的是基层,最先喊出改革的都系基层.然而却从曾有过上层思想觉醒,带动下层改革。致理的名言讲得好: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从古至今,基层的压迫永远是最激烈,而再看高层。
官僚主义,金钱主义,关系主义,哪一条不是腐败的原因.
所谓的红色教育片.我认为,绝不是单让民众锑,而是让所谓的高层从中学习,学习铁杖总统的坚毅和气概,学习董存瑞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学习战争年代的团结一致......
而不是,他们脑海里的私欲

何小白 发表于 2009-8-21 08:26

其实战争片只是要我们牢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觉得你所说的民族仇恨,有点可笑。我们被侵略了,还当孙子??如果日本能够像德国一样,中国就不会又能把么多愤青了。

何小白 发表于 2009-8-21 08:26

现在的安逸生活,好像让楼主忘了什么是居安思危

小偶 发表于 2009-8-21 08:29

说真一句,你真的不懂。
如果这篇文章是你自己写的,我知道你内心深处一点也不懂,
如果你是不假思索,单纯的复制过来的,我只能说,你被人愚弄。

黑白键 发表于 2009-8-21 09:38

标题有点点跟政治挨边了...
注意点哦....特别最近.....马上到建国60周年了...这方面估计查得紧点

窝窝 发表于 2009-8-21 09:42

党委要来河蟹你了

黑白键 发表于 2009-8-21 09:50

小改动一下标题

见谅

Jie宝宝 发表于 2009-8-21 11:48

楼猪是校长

翻版小王子 发表于 2009-8-21 15:07

无聊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战争片,究竟想教育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