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jia1231 发表于 2009-6-13 01:27

扑朔迷离的交警拒助被抢女事主一案,揭示了什么?(转载)

扑朔迷离的交警拒助被抢女事主一案,揭示了什么?(转载)
扑朔迷离的交警拒助被抢女事主一案,揭示了什么?

文/维扬卧龙

  从6月5日林女士包被抢案发至今天为止,已经整整一周了,案情并没有明朗化,反而越来越复杂了。只是很不明白,为什么只要是公众一关注的案件,警方的表面就很让人琢磨不透。从习水公职人员嫖宿案到邓**一案再到云南处女卖淫一案,再到杭州富二代飚车一案,警方的通报从来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那样羞羞搭搭的,背后到底想隐藏些什么,到底什么东西不能让公众知道,不能让媒体爆光?

  人民警察头顶国徽身着警服,代表国家代表正义,所以民众对警察的素质要求会相对高些,对警察面对凶犯的不作为会相当愤慨,这也是为什么每逢那些人们关注的案件,警方一旦有不作为的迹象,网络舆论就会形成声讨的局面,如果严重点甚至还会引起网友的恶搞。

  多次的案件,现实的处境,让网民对警方的通报从来都不会像以前那样敬畏的去看,认为那就是官方的权威答复,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会以一种置疑的眼光去看待那份警方通报,并且尽可能的从中找寻点错误,大到援引的法律条文错误,对真相问题在细节方面披露信息的不足,小到通报语句的语法错误,都有可能成为公众炮轰的导火索。

  形成这样的困境,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是因为我们的执法从政意识没有得到正确定位的结果,我们习惯了那种官僚式作风,没有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人民公仆的这一地位,就如这起案件中的警察一样,他们如果从案发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是人民警察这一身份职责的话,就不会这样懈怠责任,这份简单的案情调查,花费一周时间,弄了一个不明不白避重就轻的通报,还能怪网民对公权力产生置疑么?

  揭示真相,还受害者公平,本是警方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这份公平往往会被打了折扣,即使公众关注,也一样会遭受到掌握有话语权的人的刻意否定或者还有可能来个惊天逆转,将整个案情演变成一部现实的跌宕起伏的连续剧,都不用增加点什么,直接将案情记录下来,就能获百花奖。

  演变成这样,我们还能指望政府公权力和公信力在民众心目之中还会有什么权威地位么?社会想要对公权力坚守公平、公正,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对自己所在的岗位真正的有使命感,认真负责的处理公务,而不是将民众当成傻子,这样才能提升人们对公权力的公信力的信心。

再说一次小真真 发表于 2009-6-13 01:50

这个社会的悲哀啊··

阿勇 发表于 2009-6-13 01:55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其共同点在于,涉案人员缺乏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对此,有人喜欢归咎于制度层面,呼吁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我却以为,从苏丹红到毒奶粉,从贪污腐败到矿难不断,从习水的学生到公安的弱女子,其背后乃是基本道德的缺失。
如今,谈论道德似乎很落伍,甚至会被斥为SB,柏杨对中国的评判一针见血,因为他的大师级重量,所以,我知趣地在前面加上“基本”二字。我们长期以来在评比道德楷模时,总是喜欢夸大,动辄就是见义勇为、舍己为人,动辄就是甘于奉献、为国献身,动辄就是母亲病逝却依旧坚守岗位,超出了常人可接受的范围,因而造成了德育的空泛,进而造成道德的缺失。

何小白 发表于 2009-6-13 03:16

这个社会,已经腐朽了!

amitsse 发表于 2009-6-13 14:15

已阅

winds凉平 发表于 2009-6-13 16:4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扑朔迷离的交警拒助被抢女事主一案,揭示了什么?(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