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名微刘晓坤探讨互联网时代品牌的生存策略
http://chuantu.biz/t3/19/1461252970x1035372901.png由品观传媒主办的2015中国化妆品零售峰会(杭州站)如期举行。海名微董事长刘晓坤以“互联网时代品牌生存策略探讨”为主题做了演讲分享。
从2015年以来,实体经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据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表示,2015年已有3800万人放弃缴社保,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佐证。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企业陷入另一个竞争怪圈。
一方面,产品依然同质化,价格战依然是主要竞争手段;另一方面,随着电商的优势越来越大,线下渠道也受到线上渠道的“洗劫”。一些行业受此影响,线下门店出现了“倒闭潮”。
另外一方面,电商的销售额却连年提升,淘宝更是在2015年双11却创造一天销售912个亿的奇迹。难道所有的企业都要做电商?线下渠道真的没有价值了吗?
从过往看,渠道转型是伴随护肤品行业品牌成功的基石。无论是早期的流通品牌小护士、大宝,KA渠道的丁家宜、相宜本草,专营店渠道的自然堂和柏莱雅,以及电商渠道的阿芙精油、屈臣氏的水之蔻,包括微商的俏十岁、思埠,都是伴随渠道增长的机会而在适当的时候飞速发展起来的。所以企业总是梦想能够抓住下一个热点渠道来获得成功。
但是最近几年我们发现,如果你仅专注一个渠道,并没有那么容易成功。因为现在渠道的变化,超过以往二三十年的变化。
所以有了一个问题,电商能够主导未来吗?
TOP50主流基金大部分认为:传统渠道已死,未来是电商时代,投资的重心主要集中在TMT。然而,美国的CVS、欧洲的丝芙兰、DM、道格拉斯等传统药妆店、化妆品店包括百货渠道仍然在健康发展,那么,为什么到了中国会有这样的论调呢?
看看线上电商的情况。在淘宝上,各种假货层出不穷;商户亏本与撤退,淘宝赚钱的商户不足5%,天猫不亏本的商户不足10%。传统品牌在淘宝低价影响下,要么压缩成本,要么抛弃创新搞抄袭,长此以往,中国制造根本不会有价值。
而一组来自天猫一组数据可以表明,在天猫销售前15名的品牌中,本土品牌就占到14个,外资品牌为什么不大力度投入天猫?因为他们更注重他们的品牌,他们的渠道,他们的终端,他们明白,电商只能得到短期的利益。
所以,未来线下购物必将反击线下,电商并不是一切。
传统零售商应该如何去转变思路?
首先,零售渠道依赖于人员和人员的专业度,要相尽办法留住BA,同时让BA变成产品专家;其次,实体店铺应该适当地增加体验式消费,并不是回归传统的前店后院模式,而是大力增加专业美顾、美甲、化妆、皮肤检测区,这种增值服务是线上无法媲美的;
再次,调整产品及品类结构:注重品牌价值、较高客单价,从爆品思维退出来,因为电商主导是国货、韩品、低价单品套装;最后,化妆品店应该将消费人群重新定位,适应年轻化、国际化等消费者。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运作?以亚缇企业为例:
(1)品类突破。嗳呵针对强生,小蜜坊针对曼秀雷敦,找到同品类竞争对手,研究对方渠道、品质、营业额、推广方式,找出对应策略。
(2)逆势而为的机遇。这些机遇至少包括三方面:首先,在百货渠道中国际品牌(外资)垄断,同质化和利益存在再分配机遇;其次,屈臣氏渠道原来非常牛,进场费很高,但是屈臣氏并不注重体验和拦截,这也是机遇;最后,在CS渠道,护肤品类已饱和,产品面临更新换代。
(3)进口品机遇。进口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全新的东西,中国消费者在品牌的选择上有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而国家目前正在不断加大对于进口品的支持和帮助,包括政策和关税等方面。
(4)避开金字塔底部竞争。也就是避免所谓的广告战、价格战、促销战、人海战。而是和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将供应链延伸至海外,避免本土制造的低附加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