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已是不曾闲
想必很少人知道潘越云早期的这张专辑,《相思已是不曾闲》。“相思已是不曾闲”这句话还出自南宋陆游的小妾“翁客妓”所作的词: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閑,又那得工夫咒你!
但是诗人卓以玉真的再也闲不下相思了,写出《相思已是不曾闲》这首诗的是他的画家丈夫许芥昱,当时已然归天。故事起先是这样的,卓以玉写了首《天天天蓝》赠给丈夫,“不知情的孩子他还要问,你的眼睛为什么出汗”,成为绝句在文坛广为流传,并且由滚石唱片收录版权交给潘越云来唱。后来许芥昱临行美国,大家唱起这首歌为他送行,于是许芥昱写了《相思已是不曾闲》回赠给自己的爱人。谁知几天后,许芥昱在去美国的途中失事身亡,《天天天蓝》竟成了永别之道。于是卓以玉亲自谱曲,将相思之情化为音乐传唱。
《相思已是不曾闲》的编曲极为有中国特色,温和,哀怨,典雅。这张专辑里的歌,类似当时的校园民歌,却正在慢慢地向都市流行歌曲靠拢。正是阿潘渐渐地从民歌手转向现代都市情歌代言人的标志。
音乐里的文学语言,阿潘唱得如云如水,但每首歌的声音风格,她又是用多种形式来驾驭。另一首诗人陈幸蕙所写的〈浮生千山路〉一直是我午夜回放的招牌歌,她唱得低沉富有磁性。<茶山情歌> ,《偶遇》是很民歌的作品,阿潘用柔美的声音,看到的似乎是一个活泼的少女阿潘。《上苍》居然是首圣歌,难得一见的阿潘的高音,看到了她庄重大气的另一面。《燃起你的爱》,《只为那一点感动》,很都市,很流行,阿潘也处理得不温不火。很像她后来走的怨妇情歌路线。《相思已是不曾闲》就不一样了,你说它是古曲、戏曲、还是“中国风”啊,阿潘似乎是把磁性的,甜美的,羞涩的,大气的唱腔全搬上来了。
怎么说《相思已是不曾闲》是毫不逊色于“台湾百佳唱片”的专辑。卓以玉说:“我不會彈鋼琴,《相思已是不曾閒》是用古箏譜出來的。”这样一位以诗才著称文坛的作家,牛刀小试的音乐却也是上乘之作。仿佛这就是传闻的“乐以载道”吧。 正是阿潘渐渐地从民歌手转向现代都市情歌代言人的标志。 有好多版本的相思,我大爱的一首呀 仔细品味歌词配乐人声,韵味无穷,阿潘唱来跌宕起伏颇有艺术体操的韵味。 这首歌是阿潘作品中最初令我最惊艳的艾诗缇
页:
[1]